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农业机械 >> 内容阅读
克山县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24日   阅读:

本网齐齐哈尔市农委信息员赵广顺讯 多年来,克山县立足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其作为农业基础建设的关键,全力推进。通过组织创新、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和标准化操作等措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显,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全县248万亩耕地农机标准化作业面积达到220万亩,机械整地达到100%,机械播种达到95%,机械化综合程度达到86%以上,粮食总产达到5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是创新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农机发展的新路子。从改革农机体制入手,走以改制促进投入、以投入推进改制的农机发展的新路子。第一,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股份农机经济。2003年以来,先后组建了11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合作社在管理体制上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权力相互制衡,科学化决策;在经营机制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市场化运行;在分配方式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股分红,合理化操作。2005年,全县11个农机作业合作社总作业量60.72万标亩,收入667.91万元,纯收入125.83万元。第二,发展农机大户,培育个体农机经济。两年来,通过协调贷款、提供信息等服务,发展农机个体户525户。仅2005年,个体农机户投入更新资金1530万元。第三,改革完善集体机耕队,巩固集体农机经济。对集体机耕队突出从加强管理入手,打破“大锅饭”,普遍实行了“单车核算、费用包干、超支不补、节约归已”的办法。去年35个集体机耕队投入更新资金260万元,收入达到710万元。   二是实行土地连片种植,确保大型农机具发挥作用。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辅以教育引导的前提下,采取四种方式解决大机械连片整地问题。第一种是政府协调集中连片。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路、对比算帐等方式,对连片种植进行统一指导,把集中连片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近几年,全县集中连片种植、集中连片整地、集中连片经营已成为全县农民的共识和习惯,每年连片种植面积都在160万亩以上。第二种是政策引导集中连片。2002年以来,配合“大豆振兴计划”,提出了“六统一”的耕作技术要求。重点实施连片种植。去年,全县50万亩的良种大豆种植全部集中连片,产量达到16万吨,亩增产30公斤,农民增收1800万元。第三种是合作社经营集中连片。2005年,全县11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全部实行集中连片,连片面积达到14万亩。第四种是大户经营集中连片。近几年,外出务工农民的承包田都由村里统一管理,对外包给了种田大户和能手集中连片种植。这种大户、能手经营集中连片的土地有30多万亩。   三是严格农机技术管理,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坚持把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作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硬措施,并用规章“保驾护航”。第一是抓农机具技术状态升级。在农机具检修方面,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下发农机具检修方案,要求春检在3月20日前完成,夏检在6月末前完成。全县大中型农机具完好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大豆、小麦、水稻、亚麻、马铃薯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尤其是率先推广和应用的亚麻、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第二是抓农机技术人员素质提高。主要采取集中培训、田间培训和校企联训三种形式。集中培训是每年在各乡镇至少举办两期农机技术人员复训班,对全县2300名农机技术员进行业务指导,保证全县村村都有农机技术带头人;田间培训是结合农时,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民到现场观摩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需要掌握的技术要领,严格按标准化操作;校企联训是对大豆气吸式播种机、大豆覆膜机、翻转式杆齿深松浅翻机等新机具的应用,采取厂家技术人员和农机校教师共同对乡镇农机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既懂又会,作业达到标准化。第三是抓农机农艺结合。在整地上,搞好“三三轮耕”与“三三轮作”的结合,让松、翻、耙(旋)科学合理,让种植结构调整适地适种;在播种上,搞好种子精选和机械精播的结合,严格按照作物栽培技术标准,进行机械选型和机具选配;在管理上,搞好作物生长期管理与中耕机械应用的结合,对苗期管理、中耕铲趟、灭虫除草等严格机械使用规定。第四是抓制度建设。重点是在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和加强管理方面狠下功夫。在落实责任上,建立了主管领导负责、农机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责任体系,保证农机工作任务、目标落到实处,抓有成效;在严格考核上,实行了农机工作一年两次述职和考评制度,公开、公正评价抓农机工作的领导一年的工作业绩,奖优罚劣;在强化管理上,出台了农机管理、经营、投入等七个方面45项规章制度,确保农机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