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四川长宁巧打“生态牌”开发“绿产业”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23日   阅读:

“这里以前是个非煤矿山,千疮百孔,后来有个煤矿老板投资在这里搞起了生态园。在硐底镇,象这样在矿山上建起的生态园、园艺场、种植基地还有不少。”听了介绍,记者很难想象这个满目苍翠、亭台轩榭一应俱全的绿色世界以前的样子。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硐底镇生态园的管护工人邱永华告诉记者,过去,他就是这个矿山的工人,受了伤还落下残疾,现在从采矿工人变成了养花工人,每月有900元的固定收入。      采矿业作为硐底镇的传统产业一直以来都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撑,面对采矿业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及经济发展的新动向,硐底镇响亮提出了“从地下向地面发展、由采矿型向生态型、从以二产业为主向二、三产业并重”的发展方向。   “要让群众接受生态型经济,根本要件是要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硐底镇镇长林兴权这如是说。紧邻矿业大县珙县,硐底镇以打造巡场后花园作为主导产业,作为先行者,石垭寨、华灵生态园、逸丰园艺场是成功的。   华灵生态园的老总陈建模从事煤炭行业20多年,去年,他投资500多万元,租用土地400多亩,搞起了集花卉种植、餐饮娱乐、旅游开发、艺术品收藏为一体的生态园,如今,每年有近100万的收入。当地30多个农民在园里务工,平均工资400元以上。最近,陈建模还投资建设根艺博物馆,专门请来中国根艺协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牟志远先生创作根艺品,目前,已经完成作品100多件。   据记者了解,全镇已经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共30多家,至少有1000人在这些“绿色工厂”上班。   以此为契机,硐底镇瞄准巡场这个大市场,加快翡翠峡溶洞群中心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以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娱乐业来吸引游客,今年上半年,全镇接待游客6万多人,实现旅游收入200多万元。   生态旅游还带动了全镇生态农业的发展,新发展的1万多亩森林和15000多亩果园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新门路。目前,宜宾市的百里绿色长廊,硐底镇就占了1/4,稻田养鱼、优质稻、种猪扩繁等生态农业项目已经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