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期末,惠水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02758万元,年均增长5.8%,高于“九五”期末2.7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05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4.97万吨,创历史新高,比2000年增长8.4%,年均增长1.63%;油菜籽年均增长9.24%。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950元,比2000年增长39.78 %,年均增长6.93%。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走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怪圈。近几年来,该县始终把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培育发展壮大立体农业和高效农业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实,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按照山区、坝区、温差、土壤、水源等不同特点和种植习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大服务力度,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2005年,完成沼气池建设2230口,占总任务的100%,“三改”配套率80%以上;完成沼气生态村建设2个;完成“三沼”综合利用1万亩,主要是沼肥和沼液浸种、沼渣养猪;完成沼气后续服务点建设8个;完成水稻增产工程4.43万亩,超计划数0.43万亩;完成玉米增产工程3.67万亩,超计划数0.67万亩;主要推广杂交玉米组合临奥1号和登海3号,推广玉米育苗移栽3.67万亩,比2004年增加4.9个百分点,杂交玉米平均单产411公斤。
全县西葫芦瓜、早毛豆、早糯玉米等早春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比去年新增0.2万亩,增长7.7%,总产量达3651万公斤,产值达4604.2万元,同比增23.4%。全县蔬菜种植已初具规模化和区域化,早菜生产呈现连片规范种植的良好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了高镇长兴村至和平镇大坡村一线的香红细菜和西葫瓜、和平镇回龙村的棒豆、豇豆、大龙乡响水村的早姜和长田乡双庆村的早玉米等种植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蔬菜种植从单一的种植种类增加到20余种,品种由原来的3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个,形成具有惠水特色的蔬菜多样化,呈现出大众菜与精细菜并存的发展格局。
高镇镇已形成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区1500亩,品种有比利时杜鹃、金叶女贞、红叶榉木、银杏、玉兰、香樟、柳等30余个。通过示范带动,参与花卉种植的农户不断增多,该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该县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逐渐带动高镇镇“农家乐”、“观光农业”等产业的发展,为高镇农业向以花卉产业为支柱,集“农家乐”、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方向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将对全县农业结构调整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巩固和建立了10个生产示范基础,即:三都1万亩优质稻基地;摆榜1000亩脱毒洋芋种繁基地;和平、三都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三都2000亩早毛豆基地;大龙3000亩优质生姜基地;鸭绒乡1700亩辣椒种植基地;摆金2000亩优质烤烟基地;高镇、大坝3000亩早春菜洋芋基地;好花红乡1500亩牛肉红金桔生产基地;高镇2000亩花卉苗圃基地。提高了标准化、提高了商品率、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