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差异背景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力在制定优惠政策、构建发展平台、加强区域合作。
建立完善、高效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造成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资源上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社会发展上,尤其是义务教育及医疗卫生方面。据统计,由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及医疗卫生尤其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主要靠县镇一级财政负担,这一费用占县级财政收入的60%至70%,致使县级财政财源不旺,收支矛盾突出。因此,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重点要对现行转移支付的结构进行调整。
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财政政策要重点倾斜。边远村镇、山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落后是造成其投资吸引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落后地区缺乏足够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的瓶颈又反过来制约当地经济发展。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消除瓶颈制约,必须在财政实行投资倾斜,逐步增加其公共投资预算用于落后地区的比例,并进行筹资方式创新,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高科技、专业化工业园区经济
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一大原因就是缺乏专业型、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所产生的集群效应。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时,要结合地区实际,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集中建设一到两个具有示范性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吸引企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工业园区集群效应,努力促进资源型产业向加工型产业转变。加入WTO以来,一批跨国公司开始把加工制造的中心转移到我国,为发展加工型产业创造了历史性的难得良机。就惠东实际情况而言,要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土地资源、交通条件、地理位置及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重点引进石化下游产业开发、电子元器件制造、纺织、针织制衣、塑胶、五金、机械制造产业。加大对明显弱势产业的调整力度,积极寻求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对外加工的某个产品门类的较强的配套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鼓励区域经济协作,建立互利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合作
惠东北部靠山,南部面海,中部有高等级公路穿越而过。北部山区因地理位置偏僻,既无高等级公路穿过,也没有水路可以通行,使更多企业投资倾向于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信息流通快的沿江、沿海乡镇。目前山区7个镇仅有厂矿等企业759家,而中部6个镇是3721家。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虽然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但仍有许多共同经济利益,促使它们自发地进行经济协作。
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就要加强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合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开发,实行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作者单位:惠东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