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沂水: “三通”助力新农村建设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22日   阅读:

大众日报   2005年,沂水县夏蔚镇连崮峪村的村民比上年多收入了10多万元。这是因为村里硬化了3.3公里山路,收购果品的车能够上山了,每公斤果品比过去多卖4毛钱。   这只是3年来我省实施村村通油路、通客车和千人以上岛屿通航“三通”工程使农民致富的一个缩影。记者今天从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05年底,我省累计完成投资241亿元,改造农村公路8.8万公里,占全国的29.3%,居全国第一位,新增通油路行政村37233个,直接受益人约3030万人,在原来基础上共有93.5%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副省长赵克志出席今天的会议。   农村公路修到哪里,哪里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就加快。滕州市龙阳镇种植马铃薯3万多亩,修路之前每到收获季节,全镇群众都挤到104国道卖,时常造成长时间交通堵塞,一些商贩还借机压级压价。全镇通油路后,大批收购车辆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农民在地头直接销售,亩均增收500多元。   农村公路建设也使沿线农民通过地材供应、劳力投入等方式,获得直接收入。据了解,2003—2004年,农村公路建设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共使用工日6523万个,仅此一项,全省农民增收约13亿元。此外,还引导乡镇、民营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小城镇功能,壮大县域经济。群众说,村村通油路工程“把农民增收的路子铺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路子通到家门口。”   与村村通油路同步,我省同步实现“村村通客车”。到2005年底,全省通村线路达5500条,建设乡镇客运停车站点、站篷5052个,通客车行政村达8.5万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98.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路通车进,农村“出行难”得到根本解决。   在陆岛交通建设上,我省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12个陆岛交通码头,使全省22个千人以上岛屿全部通航,真正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与此同时,在沿黄河的济宁、菏泽建设16个过河浮桥、渡口,基本解决沿岸20多万农民群众的“过河难”。   省交通厅提出,今年安排改造农村公路8000公里和6000公里老油路,彻底解决目前剩余的7%不通油路行政村的行路难问题。同时尽快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实现“即建即养”;新建、改造农村客运站120个,改变农村候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