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预计,2006年冬春磷酸二铵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将稳中趋降。
为了支持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在对化肥行业实行扶持生产、促进流通、加强价格监管等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基础上,2005年又相继出台了免征尿素出口关税,开展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等政策。这些措施对于稳定化肥价格,保障供给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磷资源需求的增长,国内将很快形成每年6000万吨以上的需求规模。因此,目前可直接采用的20亿吨磷矿储量不可能维持较长时间。这将成为制约国内磷酸二铵生产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国家2006年可能对资源类产品开征权利金或特别收益金。企业产能扩大截至2004年底,国内磷酸二铵装置规模已达619万吨(共26家生产企业),实际生产总量达到436万吨。进口磷酸二铵在国内一统天下的格局被彻底打破。按照目前国产磷酸二铵的发展趋势,未来3年内,国内生产总量将接近或超过800万吨,进入严重过剩时代。届时,各生产厂家都将面临供大于求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压力。
由于近年来国产高浓度三元复合肥也在快速发展,这对磷酸二铵市场构成强烈的冲击,导致磷酸二铵市场总量有所减少。据测算,目前国内磷酸二铵市场容量在500万~550万吨。陕西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73%,陕西的磷酸二铵市场在20万~25万吨。此外,磷酸二铵也正受到其他各类复合肥产品的严峻挑战。市场供大于求。
首先,整个市场已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并且很快进入过剩时代。目前国内磷酸二铵生产规模已超过620万吨,估计2005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加上进口200万吨左右,国产和进口磷酸二铵的供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国内550万吨左右的市场容量。2005年上半年春季市场形成近100万吨磷酸二铵产品积压,就是市场供大于求的正常反映,2006年产品积压数量将会更大。
其次,国产与进口磷酸二铵将长期并存。进口磷酸二铵在国产磷酸二铵快速崛起的冲击下,虽已失去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决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同时,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将进一步提高进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之,2006年起,国外厂商可自由进入中国市场设点经营。这些因素都促使进口磷酸二铵将在中国市场保持一定的份额。(金 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