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份国内两大产区玉米价格走势逐渐分化,主流趋势的东北玉米价格连续上涨,而关内地区玉米价格持续回落,分化走势表面上体现为成本主导和需求主导的不同作用,实质上体现为政策拉动和市场拉动的不同力度。这种价格分化趋势传导到销区之后,导致销区市场上东北玉米、华北玉米、河南或西北玉米价格依次呈现出从高到低的三个层次。
今年东北地区收购季节比常年提前1个月,农户售粮高峰出现较早,各收购主体动手较快,农户玉米存量下降较快。11月底300万吨出口计划的发放以及出口工作收购开始启动,减弱了"禽流感"疫情对于玉米市场的冲击,点燃了激烈竞争收购的导火索。出口企业、深加工企业、国储企业之间收购竞争激烈,推动收购价格连续上涨,农户惜售心理也越来越重。
收购成本快速增长必然带来产销区价格严重倒挂,贸易企业的市场风险已经逐渐显现。由于各种烘干设备粮源供应下降,12月底东北地区不少贸易企业被迫关闭烘干塔,导致新产烘干玉米供应能力下降,企业惜售心理逐渐增强,出库车板价格再度快速提高。北方港口烘干玉米成本连续增长、供应逐渐下降,由此引起内贸玉米平仓价格呈现连续上涨。
由于农户上市数量较大、饲料市场需求较弱、社会收购资金有限,关内地区玉米价格继续保持回落,收购市场呈现为"量少价低"的格局,直到元旦前后才出现缓慢回升的迹象。12月底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收购价格已经低于吉林省,两大产区玉米价格倒挂较为严重。由于该地区玉米价格长时间在成本线上下徘徊,市场普遍看好该地区玉米价格走势。
12月底国内大连港口平仓价格上涨到1220-1230元/吨,比11月份上涨40元/吨,锦州港口平仓价格上涨到1210-1220元/吨,比11月份上涨40元/吨;广东深圳小船板交货价格上涨到1230-1340元/吨,比11月份上涨60元/吨。吉林长春出库价格上涨到1130元/吨,比11月份上涨30元/吨,而山东青岛地区入厂价格在1180元/吨,比11月份回落3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