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领跑玉溪县域经济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19日   阅读:

全年GDP实现7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3.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31元,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这是一组反映红塔区2005年经济发展的有力数据,证实了红塔区“十五”期间领跑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实力,预示着红塔区“十一五”期间更快更好发展的美好前景。   理清思路天地宽     新世纪的头五年,玉溪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十分特殊而重要的转折时期,玉溪中心城区所在地红塔区也不例外,经济发展一度陷入低谷。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红塔区委、区政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发展战略和“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结合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兴工、重农、富民、强区”的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全区经济彻底走出了两烟“双控”以来出现的经济滑坡、财政减收、农民增收难的低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的发展,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全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财政收入迅猛增长,城乡面貌变化喜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  “若要富,发展要有新思路”。区委二次党代会提出,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作为第一目标,把工业作为第一重点,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选择的“四个一”发展思路;明确了以“三大重点、六大产业、九大措施”为基本内容的“三六九”经济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现代化道路,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区委二届二次全会进一步细化发展思路,把矿冶业加以重点培植,强化了“以工业化为脊梁,城镇化作载体,骨干企业作支撑,积极发展板块经济”的理念。区委二届三次全会进一步对全区优势产业进行了梳理,将商贸旅游业列为新兴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发展。经过三年来的调整完善,红塔区以“三大产业”为构架,其他产业为补充的优势产业群体已基本形成,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再次步入高位运行的快车道。   优化结构建产业   “十五”期间,红塔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结构优化带来了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大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6.8∶42.3∶50.8调整为6.5∶47.2∶46.3,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国有、城镇、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圆满结束,基本实现了国有资产、国有股权、集体资产从竞争性领域退出,非公经济所占比重达到90.9%。近三年来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投资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性投资比重快速上升,一、二产业的投资比重由2000年的16.5%提高到2005年的69%。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民间投资成为新亮点,达到17.36亿元,占投资额的57.4%。   “工业是红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是致富奔小康的动力和后盾”,这是红塔区广大干部的共识。“十五”期间,红塔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掀开了红塔区工业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工业结构调整大突破,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逐步崛起,改变了长期以来卷烟配套产业、建筑建材业为主的格局,逐步形成了以卷烟配套、矿冶产业为主,以生物制药、机电、化工、建材等产业为补充的工业体系。矿冶和“两烟”成为工业经济支柱,2005年,非卷烟配套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7.1%,其中矿冶产业实现总产值46亿元,卷烟配套产业实现总产值19.6亿元。   大项目带动了大发展,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技术进步的主导因素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骨干群体。玉溪新兴钢铁公司100万吨钢铁项目、凤凰生态食品有限公司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等建成投产,不仅增强了优势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有力地促进和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投资5.9亿元的40万吨焊接管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不锈钢等一批项目,有望按期建成投产;玉溪明定钢铁、城建集团、玉溪恒达空间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民营企业逐步崛起;全球零售业龙头企业沃尔玛以及国内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国美、苏宁落户红塔区。全区已形成由两烟配套、矿冶钢铁、建筑建材、生物制药以及精细化工、机电、商贸等一批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集群。   昂首阔步再向前   “十五”期间,红塔区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红塔区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九大项目”等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城市配套功能不断提升,生态城市建设全面铺开;全方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近几年每年对农村的投入都超过亿元;以“新型文明村”创建为契机,从总体上逐步改变了农村面貌;以实施近面山绿化工程和秸秆处理为突破口,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   只有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县域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向前。“十一五”期间,红塔区将围绕红塔、研和两个省级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积极扶持、引导和鼓励优势产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发展,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中、优势突出的工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卷烟辅料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冶金工业生产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加工基地、生物制药研发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红塔区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全市“五山一村”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做成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山清、水绿、空气清新,这是人们所期盼的美好人居、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红塔区将以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围绕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和中心城区“九大项目”建设为基础,全面做好并实施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整治与保护发展规划,争取到2010年把中心城区建成生态城市。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高点上,红塔区将为今后五年把红塔区基本建成生态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抓好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   展望未来,红塔区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投资40多亿元的泛亚铁路玉蒙段已经开工,投资4.5亿元的抚仙湖引水入城工程即将通水。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经济发达、文化进步、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城市将在滇中大地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