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青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18日   阅读:

近年来,我们从发展农村新能源、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治理白色污染(地膜)、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入手,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机制、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农业、和谐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工程重点实施了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和“四位一体”(太阳能—种植—养殖—沼气)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建设大中型沼气池10处,总池容1.23万立方米,年产气量105万立方米,可替代标煤2500吨;建设户用沼气池23727户,年总气量749.15万立方米,可替代标煤1.9万吨;建设“四位一体”生态能源大棚950座,年生产无公害优质蔬菜340万公斤。   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主要采取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等形式,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和材料化水平。如推广秸秆气化技术。农作物秸秆气化后,沼气用于农民生活能源,沼渣、沼液作为肥料。目前,我市建设秸秆气化站14处,年利用秸秆3100吨。   突出抓好“白色污染”治理试点工程我们提出了重点防治的六项技术措施,并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进行有关可降解塑料地膜、植物纤维膜、液体膜等零星代用品使用技术试验研究、攻关和示范。安排了10个不同厚度地膜,进行综合回收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并向农民发放“残留农膜”的危害性及综合防治技术明白纸2万余份,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回收残留地膜。目前,全市已回收残留农膜1万多公斤,预计回收率可达到70%。   着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基地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监测制度化、产品无害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先后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等30多个规范性文件。目前,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已达100处,面积140万亩;县级基地38个,面积37万亩。其中65处、40万亩基地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莱西、胶南、即墨三市被国家农业部列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