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听湖南 论半壁江山之十强县域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18日   阅读:

郡县治,天下安。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统计显示,2004年湖南省纳入县域经济考核的97个县(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66%,而其中的10强县(市)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14.4%,县域经济当之无愧地占据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可见,近年来,湖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已渐入佳境。   强县排名区位优势当先   湖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到底是哪些?在2005年度的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研讨会上,《2004年湖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专家们用翔实客观的数据说明,在评出的全省经济20个强县中,长浏宁望(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望城县)、资兴、汨罗、醴陵位列“第一集团”。紧随长浏宁望、资兴、汨罗、醴陵之后的是耒阳、冷水江、桂阳、邵东、攸县、永兴、澧县、桃源、吉首、华容、湘乡、临湘、湘阴。去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个县(市)是花垣、浏阳、凤凰、古丈、泸溪、保靖、石门、长沙县、中方和汨罗。   在一张湖南省地图上,你会发现,湖南省经济强县发展优势泾渭分明,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望城县、湘乡市6县(市)盘踞长株潭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而冷水江、资兴、永兴、桂阳4县(市)地处南岭(五岭、罗霄山脉西麓)山脉,虽然没有区位优势,但矿产资源丰富。 人言:湖南强县分两类,一类区位优势型,一类资源丰富型。目前情况是前者来势略强于后者。   长沙四县(市)成产业洼地   长株潭已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其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凸现。长沙县、浏阳市等6县(市)依托中心城市的人才优势、交通优势,加大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精心包装项目,改进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代表长沙县域经济最强实力的长沙4县(市)——长望浏宁拥有的资源非其他县同日而语,目前共有国家级工业园区1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的医药生产基地1个,省、部级工业园15个,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制造、皮革、陶瓷、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服饰、烟花、鞋业等10多项支柱产业。以长丰集团、北汽福田等企业为核心的汽车工业产业集群,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为核心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乐金飞利浦曙光、湘计算机等企业为核心的显示器件和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集群,以九芝堂、株洲千金药业、浏阳生物医药园为核心的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冷水江、资兴、永兴、桂阳4县(市)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超过全省的40%,其中3个县(市)有“江南煤海”或“煤炭之都”等美誉。4县(市)的铅、锌、银、锑等有色金属储量极为丰富,其中3县(市)有“世界锑都”或“有色金属之乡”之美誉,其中冷水江市锑矿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居世界第一。4县(市)紧紧抓住资源丰富这一生产要素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采掘、冶炼、加工工业,依靠这些工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特色产业成强县一大特征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资源、技术、区位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是强县一大特征。 长沙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投资环境优良,专用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浏阳市整合花炮企业的布局,传统产业焕发新机,生物园区的生物医药工业发展迅速。 冷水江市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桂阳县烟叶收购量全国第一。 醴陵市陶瓷、花炮两大支柱产业竞相发展。 永兴县大力推进“中国银都发展战略”,白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8%,成为全国第一大产银县,被誉为没有银矿的银都。 资兴市发挥“水乡”、“煤都”的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工业。 宁乡县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名牌效应逐步显现。 湘乡市通过多年引导、重点扶植,形成了食品、皮革、冶金、建材四大特色产业,初步奠定了以皮革工业为龙头,食品、建材、冶金工业为支撑的民营工业发展格局。 望城县以县城为龙头,加速小城镇建设,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   与全国先进水平差距大   强县需更强,常强者恒强。湖南经济强县同全国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全面的,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 相关资料显示,浙江、山东、江苏分别有30、20和18个县(市)进入全国经济强县,其中江苏有5个县(市)进入全国十强,而湖南已经连续几届仅有一县能够跻身全国百强县。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2004年,湖南经济十强县地区生产总值达807.89亿元,县平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0.79亿元,只有全国百强县的40.4%,只有全国十强县的16.2%。强县之首的长沙县为149.49亿元,也没有达到全国百强县的平均水平。人均(按常住人口计算)地区生产总值为10444 元,只有全国百强县的35.4%。湖南经济十强县财政总收入为58.94亿元,县平均财政总收入为5.89亿元,只有全国百强县的30.1%。长沙县的财政总收入比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少6.6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3.30元,只有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31.6%,只有全国十强县的14.2%。   由此可见,要赶超全国先进水平,湖南经济强县还需加速发展。   2010年3-5县进全国百强   这是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时代,从哲学来说,集体的进步源自个体的每一点累积,个体的每一次进步推动整体的发展,如果要建设经济强省,前提是发展一大批有特色,有生命力的县域经济,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郡县治,天下安”的内在逻辑。只有出现了更多个像长沙县这样的县级行政区域,湖南经济的强劲崛起才有可能实现。 据了解,湖南省最近的目标是,力争2010年,3-5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到2010年,县域生产总值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过100亿元的县(市)由去年的2个增加到20个左右,大多数县(市)有几个生产总值过10亿元的经济强镇,有几家税收过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   10强生产总值800亿   2004年全省纳入县域经济考核的有97个县(市、区),其地区生产总值3705.8亿元,占全省的66%;财政总收入191.77亿元,占全省的31.3%;地方财政收入122.77亿元,占全省的38.3%。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2854.85元,增长13%,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报告》显示,长沙县、浏阳市、望城县、资兴市、醴陵市、冷水江市、宁乡县、桂阳县、永兴县、湘乡市10个首批县域经济强县(市),经济总量达到807.89亿元,占到全省的14.4%,增幅比全省县域平均高2.4个百分点。长沙、浏阳、宁乡3县(市)GDP均超过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