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小鸟天堂一路之隔、相对的就是江裕科技园——全国最大的针式打印机生产基地之一。榕树效应的本义和内涵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其实,站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真正与小鸟天堂相媲美的,是今古洲经济开发试验区这块汇集了多“棵”类似江裕这样的“大榕树”的经济热土。
新闻网 电子版 PDF版
江门日报 -- 强势媒体·出色新闻
焦点新闻:
· 入屋窃贼胁持一女事主欲行不轨 无畏民警负伤力擒悍匪
· “白粉仔”捅死香港客 卖淫女公然骚扰小公园过往行人
· 死人大占生人地 墓地占地约2亩 开平赤坎惊现豪华大墓
· 要警惕八种诈骗手段 警方提醒市民:不要贪图小便宜
·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出炉 江门再上榜 排名上升4位
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2万名从业人员,却奇迹般地一年创造出63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更令人惊讶的是,从零到63个亿,今古洲人仅仅用了14年时间。是什么让今古洲开发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呢?今古洲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炳焕给记者的回答很简洁:不拘一格,不断创新。
不错,走在这片经济热土上,你会感觉到一连串的“新风”扑面而来:新厂房、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还有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思路。正是这些不同的“新”交织在一起,才使这块百年古榕旁的区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成为银洲湖畔上的工业“新星”。
园中园新
理念培植“大榕树”
2006年元旦前夕,江门威氏电缆材料有限公司主体工程在今古洲开发区竣工,这标志开发区的电力器材产业聚集区又增添了一支“生力军”。谈起电力器材板块,林炳焕显得信心十足,他说,就新会的八大工业板块而言,电力器材这个板块几乎被今古洲“垄断”了。
电力器材板块的发展,始于1995年新会ABB低压开关有限公司的落户。此后,包括福斯特惠勒动力机械、金兴隆五金电器、德康电容镀膜、润田实业、广能达电力器材、粤华电缆以及刚刚竣工的威氏电缆材料等大型企业相继进入。目前,仅这8家企业所组成的电力器材板块,年产值近14亿元,创税超1亿元,占开发区的41.2%,成为一棵根深叶茂的“经济榕树”。
为什么一批相关企业争先涌入开发区呢?这还得提及今古洲开发区的“园中园”发展模式。林炳焕说:“‘园中园’并不是一个新模式,很多开发区都有,但是在今古洲,它却有着自己的创新。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在区内划一块地,随便引入一些企业。我们的‘园中园’是由大企业或大产业的自身需求与政府的扶助结合而成的产物,比如说刚竣工的威氏企业,它进来的原因,就是看中了电力器材这个产业板块的实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古洲开发区的“园中园”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允许企业自由选择,自主创新,像江裕工业园、力帆工业园,就是吸入上下游企业培植产业链;大昌慎昌工业园走的则是以物流为主的多元化经营之路;另外,像电力器材,就是以产业为中心,进行规模聚集。
据统计,今古洲通过这种发展思路,已经初步形成了电力器材、信息产业、钢铁冶金、摩托车等四大板块和物流业,2005年其总产值已达35.9亿元,占开发区的57.8%。
创新体系
新平台“锻造”新优势
“自主创新”目前已成为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最昂扬的旋律之一。江门也明确提出,5年建成区域自主创新体系,15年基本建成创新型江门。就在人们刚刚开始热议“自主创新”之时,今古洲开发区在年终统计的一组数据让记者吃惊:2005年今古洲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60%多,税收所占比例超过70%。很显然,它已经走在了前列。
林炳焕告诉记者,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早在2002年,今古洲开发区成功申请省民营科技园后,就开始重点引入、发展高科技企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扶助措施。据介绍,今古洲早就把建设科技服务创新体系作为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这其中,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到目前为止,该中心已经“孵化”了诺文合金材料公司、泰普克沥青公司、威氏电缆等多个企业,有些已经发展成为龙头企业。
此外,开发区还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相关的研发中心。目前,开发区内已经成立了如大光明特种材料研究所、家居健康漆工程质量技术研发中心、针式打印机技术研发中心、税控机技术研发中心等。这些研发中心对区内多家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大企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开发区的科技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区内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已增加到11家,电力器材、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成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江裕科技园成为全国最大的针式打印机生产基地之一,映美控股成为新会第一家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广能达成为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钢芯铝绞线生产企业等。
没有传统惯性思维的束缚,再加上管理者们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使得今古洲开发区成为众多高新科技“凤凰”的栖息和聚集之地。
优化升级
新思路谋划新蓝图
14年时间,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今古洲开发区吹响了最嘹亮的“经济号角”:连续两年,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在新会区16个镇级区域中排行第二;2005年财政净增量占新会净增总量的10%还多;在全省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中,今古洲财政收入已居第9位,工业产值位居第14位。
一连串的数据,不仅证明了今古洲开发区发展思路和模式的成功,也透露出今古洲已逐步成为新会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力“引擎”。
对于未来的发展思路,林炳焕说,目前区内土地基本已经用完,再单一、大规模地引进新项目、新企业已经不太现实。对此,今古洲的发展将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其实,这种思路在开发区去年的发展中已经得到体现。2005年今古洲新增项目投资总额达7.19亿元,其中,约30%的资金是已有企业增资扩产投入的。
古洲2006年的工作设想中已经明确提出:将根据实际情况,在钢铁深加工、汽车配件、摩托车及其他装备制造业和电力器材、电子配件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选择3至5个产业,制定其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除此之外,日前召开的新会区委十届五次全会,就明确提出“加快组建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而这个研究院就在今古洲开发区内。据了解,这个研究院的建成,不仅会给今古洲的精细化工产业带来利好,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成为银洲湖打造省石化基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平台。
处在科技创新前沿的今古洲开发区,必将成为银洲湖未来一轮大开发浪潮中耀眼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