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制约凤山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突破“瓶颈”,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县委、县政府认为,经过多年的努力,凤山县加快发展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一是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全县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经济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县境内蕴藏比较丰富的黄金、硫铁矿,褐铁矿、方解石等矿产资源;三是经多年苦心经营,“两棵树、两个果、一条虫”(即杉木、八角、油茶、核桃、桑蚕)五大支柱农业产业基本成形,全县现有杉木49万亩,八角26万亩,油茶23万亩,核桃6.3万亩,桑园1.2万亩,具备了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条件。此外,凤山还有比较丰富的水利资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适宜发展中草药的山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利用独特的资源,发展县域经济,势在必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县主要抓好构建五大经济工作。
构建资源型工业经济。整合项目,综合开发。在资源勘察和项目前期工作上,加大资金投入,形成科学的地质报告、储量报告、分析和可研报告,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在矿产开发方面,把低品位难选冶黄金矿和低品位黄铁矿加以综合开发利用,把硅矿和褐铁矿合起来开发利用,把矿产品的采选冶和水电发结合起来。在水电开发方面,重点做好小水电发电线网建设,对高耗能企业实行矿电结合,互动发展。由于基础工作做得好,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润达制药公司现已正式投产,总投资5000万元的柳州优联锌业杭东硫磺厂等企业相继开工。
构建特色乡域经济。在“两棵树、两个果、一条虫”五大农业产业基础上,发展“一张叶”(烤烟)产业,培植壮大特色农业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下大力气做好特色农业产业的深加工,扶持企业扩能改造。缫丝厂投入800万元技技术改造已基本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宏宇木业公司二期工程也已于近期动工。
构建开放型民营经挤。激活民间资本,大胆放开市场准入,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上半年全县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非政府投资9296万元,比重明显增大,同比增长291.6%。
构建生态旅游经济。以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打造广西六大旅游区精品线路为契机,加大旅游业的开发,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综合规划,“大旅游”战略有了良好的开局,总投资3000万元的三门海旅游景区一期工程已经开工。
构建输出型劳务经济。继续实施“双凤(凤山和广东凤岗)联动”计划,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服务和培训工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以此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县生产总值22375万元,同比增长13.3%;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8%,排名全市第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迅猛,同比增长68.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1%;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0.1%。
作者:黎平 谯可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