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市委书记解读宁德市“十一五” 蓝图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07日   阅读:

寒冬时节,山凝水瘦,但与浙南山水相连的闽东,却处处是热气腾腾的建设场面:温福铁路宁德段全面动工兴建;大唐宁德电厂一期项目进入冲刺阶段,2006年初将并网发电;三都澳风生水起,港口建设大潮澎湃……“十五”目标任务全面提前完成,面对“十一五”,宁德市如何在加快发展中迈出新的步伐?有什么新的思路和具体举措?发展前景怎样?元旦前夕,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宁德市委书记朱之文。   抓住机遇 建设东北翼中心城市   记者:在新的时期,宁德市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定位?      朱之文:省委《建议》指出,“以福州、三明、莆田、南平、宁德的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紧密对接、联动发展”,明确了宁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发展定位。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紧密结合宁德实际,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通过“北承南联、对接两洲,西进东出、内外拓展,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和谐平安、服务大局”,使宁德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对接长江三角洲的前沿区域、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连接内陆与海外的重要港口、海峡西岸东北翼新的增长极。这个定位应该是既体制了市委工作的连续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实践性;既贯彻了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图,又有利于凝聚全市力量,推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   记者:按照新的定位,“十一五”期间,宁德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朱之文:“十一五”时期,宁德市最迫切的任务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努力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上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我们要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的速度,到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提前三年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万元,财政总收入超过37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明显降低。力争临海重化产业取得突破,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培植形成,产业聚集程度显著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同时,要在社会事业、环境保护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促使经济、社会、环境与人协调同步发展。   突出工业 打造四大临海板块   记者:宁德市过去的落后主要是在工业方面,今后将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   朱之文:工业经济落后是宁德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市工业发展还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加快经济发展,关键要加快工业发展。从宁德的实际出发,我们确定了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临港优势,突出发展临海重化产业;依托现有基础,大力发展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制造业;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海洋产业和资源转化型工业;依托后发优势,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记者:宁德濒临三都澳、沙埕港等优良港湾,今后将如何发挥深水良港的优势,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临海工业?   朱之文:临海是宁德最明显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港口岸线优势,按照临海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沿海区域在临海产业布局、功能区划和配套用地等方面的规划,预留大型项目深水岸线、滩涂和土地。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重化工业布局向沿海转移的机遇,加快临海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争取在环三都澳等区域布点建设大型钢铁、石化、火电、核电、造船、战略物资仓储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先进的大型临海产业项目,着力培育临海重化产业集群,努力形成漳湾片区、赛江两岸、溪南半岛和沙埕湾四大临海工业板块,使临海产业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突破瓶颈 强化交通能源支撑体系   记者: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落后,曾是制约宁德发展的最大瓶颈,福宁高速通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宁德对外交通形象。在新时期,宁德如何强化交通能源的支撑体系,更好地适应或者适度超前发展的需求?   朱之文:“十一五”期间,宁德将加快推进一批交通路网、港口码头和能源电网项目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交通方面,围绕构筑“一港二铁五横六纵”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由“基本缓解”向“全面适应”转变。一是加速宁德港开发,进一步完善大型深水公用航道和口岸联检设施的配套建设,构建连接内陆与海外的重要港口。二是加快推进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十一五”将建成温福铁路,并规划建设港口铁路支线和临海工业项目铁路专用线,积极推进宁德至浙江衢州铁路的前期工作。建成宁(德)武(武夷山)高速公路宁德段(含屏南连接线),加快建设贵杨高速公路屏南经古田至贵限段,推进福安至浙江泰顺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建设福鼎沙埕至秦屿高速公路。三要加快省级干线宁德境内“二纵四横”公路改造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完善路网结构。   能源建设方面,目前大唐火电已落户宁德白马港畔,2006年初一期装机120万千瓦将发电。“十一五”宁德将继续合理开发水电资源,加快火电建设,积极发展核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清洁和可再生新能源,重点加快推进宁德大唐火电二期、核电一期等骨干项目实施,力争把宁德建成闽浙之间重要的能源基地。   协调统筹 推进区域互动发展   记者:宁德沿海和山区、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还不平衡,今后如何统筹推进、互动发展?   朱之文: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既是一个行政区域的概念,又是一个区域经济的概念。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要建设以宁德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市)城为骨干、中心集镇为基础,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功能互补、规模协调的城镇体系,实现整体发展、共同富裕。   要加快做大做强宁德中心城区。通过蕉城区、东侨开发区和三都澳港区空间整合,加快推进市区“东扩面海、北展南移”,加快三都澳临海产业和工业发展,大力推进港口设施建设,形成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壮大中心城区经济,发挥服务全市的带动引领作用。要进一步激活县域经济,让各县的比较优势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福安、福鼎、霞浦充分发挥沿海岸线和港口优势,率先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加快经济发展,扩大规模总量。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要树立沿海意识,加快沿海通道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其他工业经济发展,壮大整体经济实力。要切实加强中心集镇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以及海岛、库区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末贫困乡村生活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敞开大门 构筑全方位开放平台   记者:宁德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受各种条件限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对外开放步伐迈得还不够快,潜力十分巨大,今后这方面将有什么新的思路和作为?   朱之文:受到历史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几十年来宁德对外开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加快推进,对外交流合作的空间有待我们进一步拓展。“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机遇,用开放的视野审视发展,在开发的环境把握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构筑闽东全方位开放的平台。一是要利用区位优势和三都澳等天然良港优越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闽东布点大型项目。二要发挥宁德与台湾隔水相望,地缘人缘血缘相近的优势,以宁台经贸合作和交往交流为重点,积极承接台湾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转移,鼓励台资企业独立或合作创办农业种植、加工、仓储和营销等经济实体。三要发挥毗邻浙南三角优势,继续加大对省外区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客商到宁德投资兴业。 (记者 刘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