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两岸农业专家聚首厦门共商如何加强农业合作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13日   阅读:


 

日期:2005-09-12 来源:中新福建网 作者:杨伏山 陈悦 

--------------------------------------------------------------------------------

  九日,两岸农业界专家、学者、农业合作试验区、农业协会、农业企业代表近两百人聚首厦门,共商如何发挥农业合作试验区优势,加强农业合作问题。

  由福建省政府主办,台湾“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台湾工商时报协办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论坛”,今天在厦门举行,这也是“九•八”投洽会开办以来首次举办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格外引起外界关注。

  国台办副主任郑立中、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会长李水林、福建省常务副省长刘德章和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先生等嘉宾出席了今日的论坛。

  本届论坛主要围绕如何发挥农业合作试验区优势,加强农业合作,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与会代表还就两岸农业合作趋势、前景、途径,两岸农业合作和产业升级;农产品的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及市场发展预测等展开研讨。

  福建省常务副省长刘德章在致辞时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闽台农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特别是一九九七年七月福州市、漳州市被批准为大陆首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以来,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合作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今年七月,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一千七百三十多个,合同利用台资二十一亿美元,实际到资十二亿美元。目前,实验区内绝大部分台资农业企业效益良好。

  他表示,今年七月,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批准福建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由福州、漳州扩大到福建全省,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这将更好地发挥福建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的独特优势,为深化和扩大两岸农业合作创造新的机遇。

  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先生在论坛上致辞时,对两岸农业合作的方向提出了三点看法。他认为,两岸农业合作应建立两岸农业交流的常态机制,可透过双方主管部门、民间团体、学术单位等的洽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其次,应开辟农业合作试验区,结合台湾技术、行销经验和大陆的天然条件及市场,建立互利共赢、共生合作的产销模式,再推广到其他地区;第三,应建立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
 

 
相关链接 
■ 台湾农业“登陆”寻求“第二春” 
■ 甘肃金塔与东南沿海建立劳务输转合作关系 
■ 甘肃金塔与东南沿海建立劳务输转合作关系 
■ 中美农业统计合作确定新重点 合作编制粮食平衡表 
■ 省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 台湾水果冲击波--给我们果农的启示是什么? 
■ 甘肃省与美国公司合作开发高品质玉米杂交种子 
■ 黑龙江农垦在俄组建农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