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个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登陆我国,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损失重
2005年,有8个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在我国登陆,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7个)略偏多。全年登陆的8个强热带风暴和台风中,有6个登陆时仍达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大于32.6米/秒)强度,是常年的2倍多,且6个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都在45米/秒以上,是近50多年来没有的。
2005年属于登陆我国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撤离危险地区人数最多,经济损失偏重,近海海面和沿海地区死亡人数较少的年份。
(2)汛期西江、闽江、淮河等流域性暴雨洪涝较为严重
6月17-25日,华南大部、江南中南部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广西西江梧州站出现了解放以来最高水位,广东西江高要站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福建闽江也出现了超过20年一遇的大洪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京九、鹰厦铁路一度中断。造成经济损失严重。
另外,7月上中旬,淮河、汉水流域及川、渝大部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淮河流域王家坝站继2003年后又出现超保证水位,此次强降水过程造成川、皖、鄂、豫、陕、渝等6省(市)2700多万人受灾。
(3)湖南、黑龙江等省局地暴雨诱发的山洪灾害严重
5月31日至6月2日,西南地区东南部、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出现了强降雨天气,其中贵州中部、湖南大部以及江西西部过程降雨量达50-100毫米,强降水引起的暴雨山洪以及地质灾害。
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及其附近地区出现突发性的强降雨天气,形成山洪灾害,造成沙兰镇117人死亡,其中105人为该镇中心小学学生。
(4)大风、冰雹、龙卷及雷击等局地强对流多发
2005年,风雹灾害频发,点多面广,全国有27个省(市、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和雷击等强对流天气袭击。
(5)渭河、汉江流域出现特大秋汛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西北地区东南部和黄淮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导致渭河发生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汉江发生1983年以来最大洪水,陕西、湖北、四川、甘肃等省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6)年初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低温冻害
从2004年12月下旬至2005年2月底,湖南、湖北、贵州、江西、重庆等省(市)出现了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过程,部分地区还出现冰冻、雨淞、暴雪等灾害性天气。
(7)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秋老虎”影响大
2005年我国夏季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季内,中东部地区高温热浪天气多、持续时间长,其中河北、山西、山东、浙江、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华北南部、长江中下游沿江及其以南大部地区和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等地夏季高温日数一般有20-40天,较常年同期普遍偏多5-15天。
9月中旬,江南、华南及四川东部、重庆的部分地区持续晴热高温,出现了“秋老虎”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达到35-37℃,局地超过38℃。上海、江苏、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安徽、广东、四川、重庆9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
(8)华南南部出现严重的秋冬春连旱、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发生夏秋连旱。
(9)春季沙尘天气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
2005年春季,我国共出现9次沙尘天气过程,比上一年同期(15次)明显减少,也少于2000-2005年春季平均值(12.8次)。全国春季平均沙尘天气日数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
(10)山东烟台、威海遭受暴雪袭击
12月3日以来,山东烟台、威海两地连续3次遭受强降雪袭击。12月3-21日降水总量:烟台为80.3毫米、威海为88.5毫米。其中,烟台的降水量为1951年建站以来历年同期的最大值(历史极值46.7毫米),威海的降水量也为1959年建站以来历年同期的最大值(历史极值32.7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