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药信息网 消息:据河南省有关部门近日对漯河、洛阳、濮阳、三门峡、鹤壁等地市的调查,当前农药市场存在四大问题。
具体表现:一是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多,擅自扩大使用对象防治范围或随意使用商品名称。如某农药按登记要求应使用在棉花上防治病虫,却标明还可用于玉米、小麦和蔬菜上。又如“杀虫双”现在利润小了,有人便换包装乱起名字,换成“杀虫王”或“杀虫X号”,便能卖上高价,购买者还以为又出了一种新药。二是假冒农药不容忽视。假冒农药多假冒用量大、效果好、市场销售快、群众普遍使用的大众产品,如“除草剂”,“敌杀死”。造假者往往盗印包装和登记证号,通过小化工厂偷工减料加工生产,欺骗性最大。三是过期农药、违禁农药值得关注。一般农药保质期为2年,按规定过期农药应经省级以上农药鉴定所检验合格,方可在规定时间内销售。但经销商大都不进行鉴定,仍想办法销售。四是农药有效成分难以识别。农业、工商部门现有的条件不够,缺乏农药检测化验条件,对农药质量监督往往无从着手,光靠观察外包装,很难发现问题,取证查处难度极大。通过对产生药害的农药检测(送农业部),大都是内在成分缺斤少两,产生药害的成分严重超标。(李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