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由于产量减少和出口增加,预计2005/06年度美国小麦期末存量较上月下调6600万蒲式耳。小麦总产量较上月的预测下调4100万蒲式耳,其主要原因是春小麦单产减少。由于阿根廷小麦竞争力下降,且全球对优质小麦需求增强,预计小麦出口较上月上调2500万蒲式耳。由于美国小麦产量减少、出口增加和价格强于预期,预计2005/06年度美国小麦价格范围较上月上调25美分,为2.85-3.35美元/蒲式耳。
预计2005/06年度全球小麦产量较上月有少量下调,消费量和贸易量几乎没有变化,但期末存量有所下调。由于中国(上调200万吨)、乌克兰(上调50万吨)、南非和摩尔多瓦小麦产量的上调仅部分地抵消了欧盟25国(下调230万吨)、阿根廷(下调150万吨)和美国小麦产量下调,因此全球小麦产量下调220万吨。预计全球小麦贸易量几乎没有变化。小麦进口变化最显著的是中国(下调100万吨)、欧盟25国(上调70万吨)和阿尔及利亚(上调30万吨)。预计小麦出口上调的国家为俄罗斯(上调100万吨)、美国和乌克兰(上调50万吨),出口下调的国家有阿根廷(下调150万吨)和欧盟25国(下调100万吨)。
全球小麦消费量稍微下调,其中消费量变化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下调100万吨)、欧盟25国(上调50万吨)和阿尔及利亚(上调30万吨)。2005/06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存量稍微下调,预计下调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欧盟25国、阿根廷和俄罗斯,这些国家小麦期末存量的下调只能部分的由中国(上调近100万吨)和其他一些国家小麦期末存量的上调所抵消。
粗粮:与上月相比,预计2005/06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国内消费量和期末存量有所下调,价格有所上调。美国农业部根据作物生产条件调整单产趋势,并首次基于调查情况,预测2005年玉米产量为103.5亿蒲式耳,较上月预计值下调4.35亿蒲式耳。预计玉米饲料和残渣用量下调1亿蒲式耳。预计其他各类的玉米国内消费量和出口量没有变化。玉米期末存量较上月下调3.4亿蒲式耳,较上年下调2.1亿蒲式耳。预计2005/06年度玉米平均价格范围较上月在上下限各上调10美分,为1.80-2.20美元/蒲式耳,2004/05年度为2.07美元/蒲式耳。
首次基于调查情况,预测2005年高粱产量为3.8亿蒲式耳,较上月的预测下调2000万蒲式耳。
产量下调的大部分被国内消费量和出口的下调所抵消。高粱期末存量较上月下调400万蒲式耳,较去年下调700万蒲式耳。预计2005/06年度高粱价格范围较上月在上下限各上调10美分,为1.60-2.00美元/蒲式耳,2004/05年度的价格为1.75美元/蒲式耳。
与上月相比,预计2005/06年度全球粗粮产量和消费量有所下调,贸易量稍有变化,存量明显下降。预计产量下调的国家有美国、欧盟25
国(下调250万吨)、加拿大和乌克兰。产量上调的国家有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其他几个国家。全球粗粮消费量下调350万吨,其中下调最多的国家有美国、欧盟25国(下调110万吨)和其他国家。全球粗粮进出口变化很小。全球粗粮期末存量较上月下调800万吨,较2004/05年度下调2900万吨。期末存量下调最多的是美国和欧盟25国(下调150万吨)。
2004/05年度中国玉米产量和出口量的变化应值得注意。预计2004/05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上调200万吨,玉米出口量上调100万吨,达到700万吨。
大米:美国农业部第一次基于调查情况预测2005/06年度水稻产量为2.268亿英担,较上月预测值上调580万英担,但较2004/05年度创纪录的产量下调410万英担。预计2005/06年度美国水稻平均单产为6897磅/英亩,较上月上调176磅/英亩,但较去年的纪录却下调45磅/英亩。预计长粒水稻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73亿英担,较上月上调350万英担,预计中粒和短粒水稻产量为5380万英担,较上月上调230万英担。预计2005/06年度美国大米出口量较上月上调200万英担,较2004/05年度上调1200万英担,为1.21亿英担。国内和残渣用量较上月几乎没有变化。大米期末存量较上月上调390万英担,为2950万英担。预计大米季平均农场价格范围较上月在上下限各下调5美分/英担,为7.25-7.55美元/英担,2004/05年度的价格为7.30美元/英担。
预计2005/0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消费量和期末存量较上月均有所下调,而进出口量几乎没有变化。预计2005/06年度世界大米产量为4.053亿吨,较上月下调460万吨,但较2004/05年度上调420万吨。孟加拉、菲律宾、越南和美国水稻产量上调仅能部分地抵消印度水稻产量的下调,这是导致世界水稻产量下调的主要原因。预计2005/06年度世界大米期末存量为6650万吨,较上月下调40万吨,较2004/05年度下调830万吨,这是自1982/83年度以来大米期末存量最低的年度,同时也是自1974/75年度以来库存量与用量比最低的年度。
油籽:预计2005/06年度美国油籽产量为8740万吨,较上月下调170万吨,主要是由于东部玉米产区受干旱的影响,使大豆单产下降。预计大豆单产为38.7蒲式耳/英亩,较上月单产预测下调1.2蒲式耳,较去年的单产纪录下调3.8蒲式耳。美国农业部第一次基于调查情况,预测美国大豆产量为27.91亿蒲式耳,较7月的预测低9900万蒲式耳,较去年创纪录的产量低3.5亿蒲式耳。预计花生产量为51亿磅,较去年产量大幅增加,而棉籽产量较去年的纪录下调8%。
受大豆供应量减少和大豆价格升高的影响,本月大豆出口量和压榨量双双下调。预计大豆期末存量较上月下调3000万蒲式耳,为1.8亿蒲式耳。由于大豆供应量减少和豆粕价格升高,预计2005/06年度美国豆粕出口量较上月有所下调。预计豆粕出口量为630万短吨,较上月下调50万吨,较2004/05年度下调110万吨。预计美国豆油出口量本月也将下调。豆油期末存量下调1.75亿磅,为15亿磅。
受美国大豆供应吃紧的影响,预计本月美国大豆季平均价格在上下限各上涨40美分,为5.50-6.50美元/蒲式耳。豆粕价格预计在上下限各上调10美元/短吨,为175-205美元/短吨。预计豆油价格本月也将有所上调,为23-26美分/磅。因美国油籽产量的下调更多的抵消了外国油籽产量的上调,预计2005/06年度全球油籽产量较上月的预测下调130万吨,为3.773亿吨。由于加拿大和欧盟25国油菜籽产量的上调更多的抵消了中国产量的下调,因此外国油菜籽产量本月有所上调。基于俄罗斯和欧盟25国葵花籽预期产量的上调,外国葵花籽产量也将上调。预计中国花生和巴西棉籽产量均有所下调。
由于油籽产量下调和压榨量稍微上调,使2005/06年度全球油籽期末存量下调180万吨,为5610万吨。尽管本月油籽存量有所下调,但预计全球油籽存量还将保持创纪录的水平。
糖:预计2005/06年度美国糖供应量较上月下调11.9万短吨(按原糖价值计算),主要由于期初存量和产量的下调更多的抵消了进口增加的7万吨糖(根据美国-多米尼加共和国-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增加进口7万吨糖)。根据美国农业服务局编制的加工商生产报告,甜菜糖产量下调16.1万吨。用量没有变化,期末存量下调到78.5万吨。
预计2004/05年度糖的期末存量下调2.8万吨,主要是由于从墨西哥进口高级糖上调4万吨,仅可部分地抵消预计2005年9月路易斯安那州糖产量的下调(下调5.3万吨)。
禽、畜及奶制品: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由于美国和加拿大发现疯牛病病例,其他国家对于反刍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禁令的解除时间没有确定,因此对2005和2006年预测的前提是美国贸易伙伴继续执行目前的政策。后续的预测将及时反映有关变动情况。
预计2005和2006年美国肉类总产量一般没有变化。小的调整将反映2005年第二季度实际肉类产量。由于屠宰速度低于预期,第三季度猪肉产量较上月稍有下调。因上次预测时,假定边界将在8月份开放,预计牛肉产量较上月没有变化。加拿大7月1日的牛存栏报告将在8月17日发布,这将为重新评估加拿大牛的供应情况提供一次机会。除了第二季度估算数外,
预计禽肉和鸡蛋产量没有变化。
预计红肉贸易量几乎没有变化。由于外国对童子鸡的需求强于预期,2005和2006年童子鸡出口量有所上调。预计2005年童子鸡价格几乎没有变化。因7月份牛的价格低于预期,预计第三季度牛的价格将下调1美元/英担。预计猪的价格会在7月份高价位的基础上将上调1美元/英担。预计童子鸡和鸡蛋价格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将稍有下调。由于奶牛数量和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双增加,预计2005和2006年牛奶产量较上月有所上调。预计商业用量,特别是非乳脂固体的商品用量在预测期内将保持稳定,预计2006年全脂奶粉存量有所上调。2005年三级奶价格没有变化,但2006年会有所下调。预计2005年四级奶价格会有所上调,但2006年将没有变化。预计2005年全奶价格稍有上调,为14.95-15.15美元/英担,但预计2006年将下调到12.85-13.85美元/英担。
棉花:本月预计2005/06年度美国棉花产量有所上调,期初存量的下调部分地抵消了产量的上调,供应量较上月增加3%。基于美国农业部首次调查估算的产量,棉花产量将上调150万大包,为2130万大包,主要是由于撂荒面积减少,而且棉花单产稍有增加,因此产量较上月有所增加。国内棉纺用量没有变化,但出口增加50万大包。预计棉花期末存量较上月上调4.5%。预计2005/06年度世界棉花期初存量较上月有所下调,产量有所上调,期末存量上调2%。产量上调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和法属非洲国家,但巴西和澳大利亚产量有所下调。其他国家的消费量和贸易量稍有增加。世界棉花存量为4980万大包,较期初存量水平下调2%。
对2004/05年度美国和世界估算数的修订,主要反映了新的贸易信息。近期数据显示墨西哥棉花进口的减少部分地抵消了中国和泰国棉花进口的增加。美国和科特迪瓦棉花出口增加,但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出口减少。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