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红网--邵阳日报
本报讯12月6日,洞口县扶贫开发办主任曾广化率农技人员再次来到长塘瑶族乡山龙村,查看送去的3000株杨梅树冬护情况,同时给党员致富户带来两份农副产品订单。这是该县依托扶贫“造血功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一幕。
洞口县563个行政村中,有120个村位于雪峰高寒山区,有57个行政村位于干旱地带,这两种恶劣环境中居住有20多万人口,加之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导致农村经济落后。虽然市、县联村单位每年对其给予了很大援助,但这些“供血功能”难以从根本上消灭贫困。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向增强“造血功能”建设上,并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首先是狠抓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年全县改造低压电网线路总长达65千米,硬化通乡、通村公路5条48公里,投入3600万元新建移动通信基站18个,新建和改建水利设施100余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经济增添了活力。目前全县农村拥有各类机动车辆2.6万台,新增移动手机1.9万部,电脑上网1.5万户。其次是运用“扶贫套餐”促发展。县委、县政府要求将惠农政策、实用技术、产销信息及扶贫资金组装成“扶贫套餐”,提高扶贫“营养”。通过这些“套餐”,全县调整产业结构6000余亩,建立中药材、反季节疏菜、迟熟西瓜及优质水果示范点103个,发展各类种植、养殖专业户347户,使49个扶贫村农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元以上。再次是开展农技“110”服务。该县聘请了30余名农业技术顾问作为“110”农技服务人员,为农民解决农业技术难题56个,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700余人,发送各种科普资料5000余份,使大部分贫困山区的群众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由于增强了扶贫的“造血功能”,截至12月初,全县年度内已有1052名绝对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帽子,有2132名低收入人口实现人平增收158元,增幅达12%。(禹德辉谭丁雄肖保楚 杨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