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世贸组织香港部长级会议的第一天。此前在农业补贴问题上一直态度强硬的欧盟,昨天放下架子大搞“危机公关”,甚至面对某民间组织递交的“47万封反对信”也笑脸相迎,为争取各方理解颇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意味。
抢占1/3的发布会
欧盟显然不愿背负这样的骂名———因为其拒减农业补贴而导致多哈回合谈判彻底破裂。在昨天的WTO会议现场,包括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在内的欧盟高官四处演讲,试图说服WTO其他成员和大众理解他们的政策,而通过媒体表达观点自然是一条捷径。
在昨天9场新闻发布会上,欧盟占了3场,主题分别为发展、农业、总体政策。相对于前天的态度,欧盟的口气有所缓和,不过仍强调农业补贴的回旋余地不大,而且强调谈判的领域很广,不能只盯着农业不放。
在昨天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曼德尔森也积极地加入进来,而且喧宾夺主地成为发布会的主角。他一再强调欧盟其实不只补贴农业,还一直出巨资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
笑迎47万封反对信
在昨天早上的一场发布会后,曼德尔森刚刚摆脱媒体的围攻,就被一个名为“海岸联盟”的民间组织候了个正着。该组织的首席执行官
Rezaul硬是将一块白色纸板塞给曼德尔森。曾因中欧纺织品谈判被国人熟识的曼德尔森果然久经沙场,只露出少许错愕,就很快恢复微笑,还大方地把白纸板举起任凭记者拍照。
白纸板模仿了曼德尔森电子信箱的截图,上书“曼德尔森先生,你有476733封信,都是要求公平贸易的,要不要立即回复?”乘着媒体追问民间组织的当口,曼德尔森说了声谢谢就匆匆离去。
Rezaul事后接受晨报采访时表示,他来自孟加拉国,由于发达国家的不公平贸易和农业保护政策,导致许多穷国的老百姓生活仍然低于每天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要向曼德尔森递交47万封信的原因。
欧盟为何里外不是人?
那么欧盟的立场为何如此僵硬呢?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朱兆敏教授表示,主要原因在于欧盟内部的矛盾也非常激烈,最显著的是英法矛盾,而德国由于其制造业的强大,因此与法国同一战线组成了“法德核心”;另外,在乳制品上,欧盟还要考虑荷兰和丹麦等国利益。
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WTO上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汉民教授表示,农产品问题是此次WTO谈判的关键议题之一。其中既涉及发达国家进一步削减农业补贴,同时也涉及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关税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是导致多哈会议议而不决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对此次WTO香港部长会议抱有一定的期望,希望发达国家能在削减农业补贴方面接近既定的目标,但同时也要看到其背后的艰难程度,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处于后工业化时代,其对农业工人的保护已经发展为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