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袁钢明表示70%县政府财政为赤字,县银行成资金抽水机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终于落下帷幕。已经颁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指出,“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在关于区域政策的论述中,公告第一次使用了“欠发达地区”这一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必须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来实现。县域经济搞好了就是“三农”问题搞好了,“三农”问题搞好了,中国经济也就搞好了。
所谓县域是指以县为中心包括镇、乡、村在内的区域范围。县域经济是指县一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经济的总和,其中既包括县城中的工业和农村中的乡镇企业,也包括农村中的农业。
袁钢明说,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始终处在养育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地位。在承担发展农业重任的同时,县域经济还要承担国家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所带来的代价和负担。
“可以这样说,生产力不发达、城乡矛盾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平、就业率低下等等所有这些矛盾在县里表现得最突出,县域经济集中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所有难点。”
袁钢明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首先,县政府在财政上是最苦的。目前大约有70%的县政府的财政是赤字,且县财政赤字占了县财政总量的70%。我们国家的赤字不超过3%,其中县赤字就占了70%。这并不是说县域经济没有财政能力,而是它的财政完全被剥夺了。县政府没有税源,它所得到的税连像老师、警察这样基本的公共事务人员都养不起,不仅是穷县养不起,富县也养不起。县财政所承担的责任和它所能截留的财政能力是完全不相称的。
其次,从金融方面看,县银行基本上变成城市工业的资金抽水机。在我们国家,农村、乡、镇没有银行,只有县里有银行,县银行有收集农村资金的功能却没有使用资金积蓄起来的能力。也就是说,县银行有各种各样代理国家集中财力的能力,却没有使用这些资金的权力。
第三,缺少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基本设施。国家公共财政的资金和配置力都倾向于城市。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城市里的道路、交通、学校、医院都建立起来后,才会考虑县里。
第四,选择产业规模和产业等级的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目前国家只鼓励县里发展一些农业方面的产业,对大规模、高技术或高赢利的产业却做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县域经济只能去搞那些低水平、低赢利、小规模的产业。
近些年,县域经济GDP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原来的70%下降到现在的50%左右。袁钢明认为,县域经济GDP所占比重的下降,一方面体现了随着工业化的加快,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比重就会下降。另一方面也表明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县域经济开始萎缩或衰落。
袁钢明认为,发展县域经济不是不好,一些发达地区已经成为出现了“百强县”,有些县的发达程度已经超过了市。这说明,县域经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不能把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简单地理解为自力更生、扶贫开发。从宏观上看,目前要特别强调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这种支持既包括增加资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政策方式的转变。要从过去传统的农村支持城市、城市优先、工业优先这样的思路中转变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