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筑军 王兴筑
云岩区安井村冒沙村民组是一个被群山深锁的村落。当夜色降临这个宁静的山村时,一幢还散发出青砖石灰味的农房中灯光明亮,喜气洋洋。房屋的主人是已经70多岁的村民吴正荣,搬新居、住新房是这位老人一生中的最大愿望。
其实,在云岩区黔灵镇,农民因增收而使生活添彩、素质提高的又何止吴政荣一家。今年前三季度黔灵镇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3786.5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8.88元,增幅达9.51%。说起农民增收的原因,云岩区黔灵镇党委书记朱贵全扳起指头说了七句话:提高农技、非农培训、股份合作、招商引资、发展三产、推广种养、扶贫帮困。这七句话又被朱书记形容为安在农民增收快车上的七个风火轮。
黔灵镇是云岩区唯一的一个农村镇,有农业人口2万余人、耕地面积3349.05亩,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黔灵镇各村农业用地日渐“缩水”,耕地面积已在原有基础上大为减少,为了让仅存的耕地发挥出最大的产出增量,向农田耕地注入科技含量,为农作物栽种引入农技质素,向农户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也就成了云岩区农水局扶农桑、办农事的主要载体。该局首先选择农田耕地比较集中,条件基础较好的渔安村进行标准示范项目建设,投资125万元,在348.2亩农田周边修建了150口“小水池”,此项目建成后,每亩农田每年可使农民增收500元。
针对农村城市化建设后黔灵镇各村农田耕地减少、失地农民增多的实际,云岩区加大了对农村人口的非农技能培训力度,先后开办了农机驾驶、电工、营销、建筑、农产品深加工的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向更宽更广的非农领域迈进。
大搞股份合作、提倡招商引资、发展三产、推广种植养殖、推进扶贫帮困,是云岩区黔灵镇依托村级组织以村为块实现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村级经济发展藏富于民富裕农村的驱动轮。改茶村围绕区位定产业,采取村集体经济投资、经营户集资、村民土地入股的形式,创办了村集体经济实体——后坝粮油批发市场,带动了村民致富。东山村凭借其毗邻市中心的区位优势,与贵州巨工电器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合作生产巨工电器有限公司的专利产品“磁驱动式无孔安全插座”,出资40万元成立贵阳巨工电器厂,解决了50名失地村民的就业问题。雅关村党支部书记罗明针对该村地处城郊结合部的条件,组织村民大力发展潲水养猪,目前95%的村民均积极参与到该项目中,全村年上市生猪2.5万头,人均5头以上。渔安村党支部书记高孟刚1999年退伍回乡后,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在搞好肉鸭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花卉种植,年收入1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致富能手。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