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纪事
城乡和谐发展的2005年
▲户县作为西安市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今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共400184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85.3%,截至11月20日,共为5952名参合患者报销医药费用827014.6元,其中住院报销金额738464.12元,有14人已报销万元以上,农民看病不再难。
▲农民专业协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大棚果菜、奶牛肉牛养殖等主导产业,积极支持农民兴办专业协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各类协会37个,拥有会员2.11万人(户),会员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高出90多元。
▲先进性教育农民得实惠。县供电分局投入14万元,让太平山区西寺村38户群众结束了祖祖辈辈用不上电的历史,县级领导和党员捐款为每户送去了电视机。
▲9月下旬持续半个月的暴雨袭击户县,造成18个乡镇4524户1193间房屋成为危房,受灾人口1.9万人,全县直接经济损失9800万元。户县全体领导干部奋力抗洪抢险救灾,用高度责任心诠释了守土有责、心系群众的宗旨。
▲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全力为项目建设服好务。西安石油大学与户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约落户。陕西国防学院项目已累计投资900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80%,10月份已入住学生2300人。
▲县委、县政府全力扶持产值超亿元大企业发展,为重点培育扶持的10户产值超亿元大企业颁发了牌匾及“绿色通行证”,金融部门与重点企业签订了贷款合同意向书。
亮点
项目带动战略促经济飞越
▲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东韩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千王村、后寨村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被列入陕西省“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截至11月底,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7.6%,一期已提前正式并网发电。
▲1~10月份,全县共引进外资及内联项目36个,合同外地投资额26.8亿元,是年度目标任务2.6亿元的10.3倍。新老内联项目实际进资额合计达14.7亿元;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额910万美元;外商实际进资额492万美元。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8年的天桥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志荣,成功调解2000余件矛盾纠纷,被评为西安市先进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调解员标兵。
▲今年全县确定的35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18.6亿元,截至11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额20.01亿元。9个市级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额16.20亿元。
▲截至10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0.97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81亿元。
▲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7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78.8万元。
希望之语
户县县委书记王炳南:让户县成为“最具关中山水人文魅力和现代新区气象的中国第一画乡”。
今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我们在“四化”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2006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构建“最具关中山水人文魅力和现代新区气象的中国第一画乡”的发展目标,狠抓五项工作,实现五个突破,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一是狠抓工业振兴,重点扶持建设包装机械、包装材料、纸业、火电四大基地,积极培育渭丰纸箱、甘亭铸造、草堂机械、大王酿造四大产业集群,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新突破。二是狠抓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公用事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突破。三是狠抓旅游资源整合,建设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以农民画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四是狠抓沣京工业园、草堂寺景区、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新突破。五是狠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拉大城市骨架,建设西户新城,形成“三轴两带、一核九心”的城市骨架,实现城乡一体化新突破。
肺腑之言
户县县长夏俊山: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2006年,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四化”理念,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振兴。以沣京工业园建设为载体,积极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以新城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市政道路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以重点镇建设为突破口,增强对周边乡村的辐射能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实机制,招引好项目,落实大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五是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各界寄语
▲全国劳模、东韩村党支部书记史可训: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构建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雒志俭:农民画是户县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将申请户县农民画商标,对这一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在陕西省、全国树起一面旗帜。
▲西安精美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育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带动,希望政府在引进项目的过程中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便更多大企业入驻户县。
▲“同兴”果菜协会创始人、同兴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益鹏:希望政府对设施农业特别是成一定气候的品牌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我们有信心打响“同兴”品牌,让同兴西瓜、架豆走出陕西,畅销西北。
▲渭丰乡元村农民刘天民:希望政府给农民特别是外出打工的农民搞一些技能培训,让我们学一技之长,打工也就容易了,生活可能会过得更好一些。记者黎文安通讯员曹雪鹏高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