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舞钢市农村,流传着“时代在变、观念得换、把钱来赚” 这样的一句话。在村里,大多数农户在争上项目、忙学技术、帮扶致富。
昔日要我出,今日我要出
过去,尽管舞钢市委、市政府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农民外出找工作,但农民受种种因素影响,不愿外出打工。如今,看到一些外出打工人员都富了起来,过着幸福的生活,该市农民就转变观念,主动寻找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外出工作,变“要我出去”为“我要出去”。
昔日盼人穷,今日带人富
以前,在舞钢市农村,农民怕别人超越自己,总希望邻居穷,即使有些技术、信息也是秘不外传。如今,许多有志青年,先发奋致富,然后回来办厂,帮助乡邻致富。杨庄乡叶楼村青年李建洪告诉笔者:“我到外国打工捕鱼,干了几年。回来建起了养猪场,一年能挣好几万。自富的同时,我还为村里人提供优质仔猪、饲料、技术,帮助联系销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今年受到了市里的表彰!”武功乡青年李有财,在外地打工10年,回来后办起了心怡牛仔服装厂,招收工人160多名,产品畅销省内外。工人每人月工资有1000多元。
往日“守财奴”,今天忙充电
过去,许多农民把钱看得比碾盘都重,一分钱都想掰开花,更舍不得花钱学知识、学科技。如今,曾经安于现状的农民逐渐感到了生活的压力,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纷纷花钱参加各种培训班,订阅科技报刊,有的还跑到省城里,拜农大教授为师。枣林乡洪建村农民王耀民激动地说:“以前,俺不舍得花钱学技术,结果一事无成。如今,俺参加了农业局举办的‘阳光工程’培训。买了几十本有关饲养方面的书,订了三份报纸。我养鸡成了行家,现在又盖起了千头猪舍。照这样下去,到年底买一辆桑塔纳都不成问题。”
近几年,舞钢市农业局通过举办“阳光工程”和其他技术培训,共培训出各类人才近万人。
以前烧秸秆,如今巧利用
以前,农民们穷大方,看不起拾废品的。对于农作物秸秆,他们大多在田间焚烧掉。近几年,一些人将麦秸收购起来,卖给纸厂,结果发了财。也有的农民利用玉米秆生产沼气,建了不少沼气池,既做饭,又照明。还有不少农民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材料,发展食用菌生产,如今已有300多万棒(袋),仅此一项,就给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上千万元。
往常怕合伙,现在走集约
以前,农民们不愿与别人合伙做生意,现在许多人转变观念,走上了集约经营的路子。八台镇养鸡大户李瑞奇说:“俺与华懋双汇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尽管价格比市场偏低,可俺心里踏实,再也不用发愁产品卖不出去了。”农户们还依托银龙集团,发展棉花连片生产一万余亩。经粮食局牵头,发展订单小麦10万亩。部分农民还合伙建成农业生态示范园、农家乐园、农家餐馆等,如今也都赚了大钱。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富”。舞钢市的农民正在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转变,这样的转变促进了该市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自身的增收。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舞钢市农业总产值达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36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
【发表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