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2月2日召开的中澳技术合作内蒙古草场管理项目协调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获悉,今年,经过中澳双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中澳技术合作内蒙古草场管理项目取得了可喜成果,兴安盟中旗和前旗4个苏木镇的9个示范嘎查的2万余农牧民群众从中获益。
今年,中澳技术合作内蒙古草场管理项目使以社区为基础的草地股份合作管理制度得到了初步尝试,加强了政策分析和草场监测工作,加大了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教育环保和妇女发展项目得到了实质性进展,强化了项目区干部群众生产技能和知识。项目区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重点抓的三项工作都取得了喜人成效:
完善了使用权试点工作。在试点社区成立了草地管理理事会,起草了《牧户草地管理与组织发育股份合作章程》等规章制度。开展了草牧场的监测工作。建立40个草场监测样点,完成了示范嘎查的“畜草平衡”的测定。举办了草地政策分析研讨会。开展了科技推广与示范项目。在中旗两个项目嘎查的22户中开展了家畜舍饲饲养试验,试验家畜600余头。在前旗满族屯乡进行了萨福克杂交羔羊舍饲育肥试验。投入资金20万元,在示范区嘎查社区153户中开展了优质饲草料作物种植示范与推广;投入40多万元,在两个项目旗共围栏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4100亩,打井6眼,配备各式喷灌设备和青贮收割机11台套。进行了天然草牧场的浅耕翻、喷灌等示范试验;实施了沙源治理项目。投入资金4万多元对草好日图艾里的1000余亩流动沙丘采用围栏封育、种植和埋设生物、机械沙障、网格内混播牧草等技术进行治理;开展了家畜改良示范活动。投入20多万元,购进种羊42只,改良牲畜2万余只。投入资金16.2万多元,支持项目扶贫嘎查购买种子化肥、建井房、围栏等,今年,哈日温都艾里粮食产量达到了12.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880公斤。
投入资金9万余元,维修了项目区四所学校的校舍,提供部分教育、教学器材,改善了项目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开发和完善了教师培训手册和学生环保教材;组织两次教师能力建设培训班,培训教师50余人次。投入资金17万元,开展形式多样的妇女发展项目。举办了培训者培训、养殖技术培训等培训班6期,参加妇女200多人次;通过参与式的办法,以入股和小额贷款管理形式,实施了养猪、养貉等妇女发展项目。
组织项目旗、苏木嘎查干部和农牧民82人到外地考察草场管理、舍饲禁牧、环境治理、家畜改良等,对农牧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内蒙古信息中心 责编: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