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农业高新 >> 内容阅读
农七师一二九团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活动侧记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07日   阅读:

  兵团新闻网奎屯12月7日专稿 题:创建文明环境 营造和谐家园   ——农七师一二九团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活动侧记   作者:薛立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二九团党委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为目标,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兵团“1+3”、“1+8”文件和师“五个一”、“321”工程建设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积极探索新时期团场改革发展之路。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团场的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推动,两促进,使经济建设与文明单位的创建同步发展。今年9月,129团正式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一、强团富民,抓好经济求双赢   一二九团党委领导班子在兵、师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带领全团干部职工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3年完成GDP2.57亿元,利润2681万元,职均收入10441元,被兵团评为经济建设红旗团场。2004年完成GDP2.99亿元、利润1560万元、职均收入8556元,创造了大灾之年农业丰收、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5年,全团干部职工在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团场实际,围绕发展做文章,主导作物棉花面积较去年相对减少的基础上,10万亩棉花总产实现2700万公斤,总产、单产实现历史最好水平。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3亿元,实现利润1600万元,职均收入10000元。团场是奎屯农行授于的“AAA”级信用企业。   近年来,团场放眼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走创新农业发展之路,重点实施农业“11129”工程。即: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十五未建成10000亩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发展以公养扩繁、私养发展为主的畜牧养殖业,2010年实现10万只标准畜的发展目标;依托10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抓好“千户、千亩、千棚”项目的示范带动,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扩大退耕还林面积20000亩,培育红色产业,做好枸杞产品的加工、增值;围绕优质棉基地建设建成90000亩优质棉高产示范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团场坚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工业化,实施工业“5312”工程。即:按照师“321”项目建设要求,2004年顺利成立了五五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规范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改制效果;与师有关单位合作,采取股份制形式建成了30000吨生产规模的复合肥加工厂,产品基本满足全师农业生产需求;采取社会集资,股份制运作的形式,建成了10000吨生产规模的生物有机肥料厂,年创产值500余万元,促进了团场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昌吉圣疆公司合作,建设20万吨生产规模的饲料加工厂项目,2005年正式投产试运行。   团场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国有制经济,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了15000平方米的五五农贸市场,为带动团场园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支持和鼓励发展个体餐饮服务业,全团新增个体从业人员193人,增加注册资金1770万元;围绕90000亩棉花高产示范区和万亩无公害园艺基地建设,加快观光农业示范区的可研立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兵团重点小城镇建设项目,利用三年时间重点抓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目前排水工程已全部结束,热网改造已基本完工;结合团场物流和交通优势,整合团内运输市场,组建了社区联营车队,促进了团场运输业的发展。   团场坚持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依托五五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方便快捷的地缘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强与克拉玛依市、区政府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农副产品进城、进市步伐,,实现职工收入的多元化。鼓励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几年来,全团累计引进项目21个,引进资金7256万元。   二、提高素质,队伍建设抓落实 团党委把提高干群整体素质作为新时期团场的重要工作来抓,近五年来,集中和分散的职工培训就从未间断过,各种现场会、外出参观观摩会等,尤其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欢迎。每到“三冬”时节,团场都要组织由宣传、组织、农技、工会、司法、土地、民政、农机、信访等部门组成的政治、科技、法律宣讲团,深入工厂、连队进行二十多天的宣讲,随时为职工群众释疑解惑,起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职工的科学种田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团场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党委更是在“请进来,走出去”致富职工教育宣传上,想了不少的办法,不仅有来自以色列、荷兰的农技专家来团登台为干群传授节水与大棚种植技术,而且有近百名干部职工代表而被送到山东寿光,陕西杨陵参观学习。这些经受特殊培训的人员在本身思想解放的同时,绝大多数成为科技示范户和生产种植能手。同时,由团场党委赠订的数以千份的报刊每天还全被基层政工干事送到广大致富骨干和生产能手的手中,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为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团场在总结往年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新品种推广,高密度高产模式栽培和节水滴灌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农业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推广面积达到了百分之百,农业发展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团场还依托青年民兵突击队人才基地,加强与内地大中专院校的合作,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人才的有效贮备。   三、以人为本,立足创建办实事   党委班子成员坚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形象和职工群众的利益。基层支部以开展两级联创为契机,在抓好支部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团场把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连队建设综合治理一并纳入党委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先后完成退耕还林2.3万亩,植树造林8500亩,使团场成为了“国家级绿化先进单位”,修建通连、通户公路270余公里,重点对8个基层连队进行了综合治理,改造职工危旧住房2100户,团场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   团场坚持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加强干部作风转变为切入点,全面推行一岗双责、双项纳入的工作机制,围绕职工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认真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职工的民主参政意识,按照兵、师要求,顺利完成了15个农业连队副连职干部的民主选举工作。党委坚持把关心团场老龄事业作为促进稳定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全面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通过组建敬老院、成立社区老年支部的形式,使团场离退休人员管理逐步规范。   团场十分注重民族团结的经常性教育,团党委被授予自治区“民族干部管理先进集体”,基层单位民族团结事迹层出不穷,宣传、民政、综治等部门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从根本上杜绝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活动,全团人心稳定,社会风气良好   团场党委坚持把巩固“三个代表”教育成果与实施“一线工作法”结合起来,立足团场实际,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真正解决基层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广大党员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具体行动中,仅在2005年的生产承包中,广大党员干部就主动为承包职工担保贷款240万元。   四、用活载体,丰富多彩抓活动   在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中,由团文明办首先起草规划,经党委审议后,以党发文件形式下发到基层,团场精神文明建设每项战役性活动都要经党委会研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到长远与阶段、形式与载体相结合,突出成效,讲求效果。   一二九团党委始终健全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并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发挥他们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工会着重抓好政务公开、民主管理、群众文化、职工素质教育等,团委主抓青少思想道德教育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和屯垦戍边思想教育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作用得以发挥。   团场建立了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并做到了活动经常化,内容健康化。近年来,团社区业余文艺演出队还赴克拉玛依社区交流演出,受到石油工人的好评。   在团场和文化科技建设中,党委加大投入力度,关心人才培养,定期督促检查,团不仅于1998年通过了两基教育验收,而且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上级组织的每两年一次的复督验收。每年一次的科技活动周和送科技下基层活动,使团场职工群众科技意识显著增强,团场于2003年以91.8的高分通过了兵团科委的“科技示范团场”验收。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团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健全,防治结合,措施到位,2004年全团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治安案件发案率较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据调查,团场职工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5%,是团场社会治安秩序最好的时期。   道德风尚日新月异,“三德”教育深入人心。团不仅每年都有一批先进个人受到师文明委的表彰,而且团、连两级也有自己的典型和标兵,团场“十星级文明户”坚持每半年评选一次,“十星级文明户”达90%以上。三年来,先后有六名经济困难职工子女享受国家“西部助学工程”、“宏志班”资助。军属的经济补助金到位率100%,团场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师前列。   由于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团场创建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其中32个科室有21个获得文明科室、16个连队中有10个获师团文明连队,3500户职工家庭中有3260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团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编辑:宋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