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项俊平 沈重)剥开玉米棒上的苞叶,不见腐穗,不见秃尖,籽粒金黄、油亮,像涂了一层黄金似的,握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几天,湖北春播玉米陆续进入收割期,前往钟祥市旧口镇青庙村6组观摩汉玉122收成的人,络绎不绝。
种粮大户围观玉米新品种
“大前天来了一两百号人,玉米地里站都站不下。”种植户田兴平兴奋地说,“早知道这么多人要来参观,我该多撒一包肥,好生生地种一种,效果肯定比现在更好。”
钟祥是湖北4个百万吨产粮大县之一,当地农民有种玉米的传统习惯。今年初,在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省种子集团”)经销商的推介下,田兴平第一次试种汉玉122。不料种子一下地,就接二连三地遇上了低温、干旱、高温的天气,让他对这个新品种的收成不抱太高的希望。
金黄的玉米
直到玉米抽穗后,田兴平剥开玉米棒上的苞叶,才发现汉玉122与旁边地块示范种植的10多个玉米品种大有不同,它棒子结实好,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没有腐穗,没有秃尖,金珠盖顶,黄橙橙,金灿灿。“直到这个时候,压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基本上就落了地。”
农民为玉米点赞
据湖北省种子集团副总经理田拓介绍,汉玉122植株矮、穗位低、株型紧凑、耐密耐热,是该公司与河南农业大学、贵州省旱粮研究所历时12年精心研发的温热型玉米新品种。由于植入了南方热导系和抗病基因,这个融合一南一北优质基因进行“远缘杂交”的品种,对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的主要病害,如南方锈病、茎腐病、穗腐病等均达中抗以上,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的特点。亮眼的还有,汉玉122粗蛋白100g达到11.2g,粗脂肪100g达到5.2g,其籽粒容重高达831g/L,居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第一名。
观摩会现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几年来,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团队、崖洲湾国家实验室王海洋教授团队和杭州瑞丰生物沈志成教授团队、北京国丰生物王磊博士团队持续赋能汉玉122,在抗南方锈病及高蛋白基因、玉米耐密矮化基因以及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等方面获得了一批科技突破和科研成果。由华中农业大学出具的抗性鉴定报告显示,汉玉122的耐高温能力为“好”,是五级能力中最高的一级。
玉米专家探讨种植技术
今年尽管遇上了罕见的高温干旱,但汉玉122的表现仍然十分突出。在田兴平的玉米地里,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研究员刘鹏飞随手掰了一根玉米棒子数了数,全穗680粒,千粒重331克,单穗玉米重4.5两。“我目测这块地的汉玉122约5000株,亩产约2250斤。几乎是湖北省玉米平均单产的3倍。”
金色的收获
有关资料显示,东华北区、黄淮海区和西北地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湖北省玉米种植面积1100万亩,是全国气候最复杂的非典型的玉米产区,春天寒冷潮湿,夏天高温干旱或旱涝急转,病虫害多,农民想选择一个多抗、广适、优质、高产的好品种,相对其他地区要难许多。
观摩会现场
看禾选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今年,襄阳、荆门、宜昌、潜江等10多个县(市区)的农民示范种植汉玉122近6万多亩,单穗平均重达3.3两,平均亩产900公斤,其“高蛋白、高容重、高抗性、高产量”的“四高”特性,深受当地农民的称赞和追捧。在日前召开的经销商大会上,汉玉122明年湖北省预订量达到80万袋,播种面积折合80万亩。
湖北省种子集团负责人致辞
据湖北省种子集团总经理邵仁学介绍,湖北玉米品种的推广在经历了以中穗大穗品种为主、中穗品种快速提升两个主要阶段后,率先全国实现了从稀植大棒向矮杆耐密的转化,目前正进入矮杆、中小穗、高密度品种快速覆盖的新时代。明年,汉玉122将凭借“四高”优势,冲刺省内种植面积100万亩、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种植500万亩的目标,成为“玉米新时代”的领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