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政策动向 >> 内容阅读
张广智:大力普及沼气 建设新农村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05日   阅读: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河南日报报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上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都明确提出:“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当前形势下,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加快我省农村沼气建设?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省农业厅厅长、沼气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张广智。   张广智说,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指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因此,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根本选择;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农村面貌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业和重要举措。   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宣传发动和示范带动,当前我省农民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很高。这十分有利于沼气普及。我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畜牧大省,应抓住机遇,加大农村沼气的普及力度,让这一造福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的民心工程,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努力使我省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   普及沼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所需   张广智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沼气建设作为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其日趋成熟的技术,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村环境优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沼气建设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沼气,可以在解决群众生活用能的同时,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增长幅度是8年来最高的,第一次达到两位数增速,达到14.2%,但按这个增长幅度算起来也只有300多元。如果建一个沼气池,一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1000多元,全省目前累计建设120万座沼气池,年促进农民增收可达12亿多元。   沼气建设能改善农村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目前农村还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既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容易导致疾病、疫病的发生。   农村发展沼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进行,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灭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的标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同时,沼气建设不但可以改变一家一户的小环境,而且还可以带动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的大环境。   沼气建设能促使农民素质全面提高,实现乡风文明。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其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项目,又因其效益显著,能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将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行列中去,增加了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另外,普及沼气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   张广智说,农村沼气建设,单纯从能源角度来讲,一个农户建一口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节约常规能源煤1.65吨,电280度。这样全省年可节约用煤近200万吨,节电3.36亿度。如果全省2000万农户中有一半用上沼气,一年下来就是1600多万吨煤,28亿度电,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贡献。   让全社会都来参与沼气建设   张广智说,当前我省要普及农村沼气,首要是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沼气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的民心工程,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努力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应把农村沼气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并作为农村小型公益事业的重要内容来扶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投入沼气建设,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第三要加强典型示范,推动面上工作。各地要突出抓好国家在我省的沼气项目管理,把国家的沼气项目建设成典型示范点,建设成样板精品点。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建户用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等不同类型的示范点。   第四要开展技术培训,搞好指导服务。要提高沼气建设队伍素质,保证沼气建设质量。要在沼气生态农业示范乡、村和建池较集中的地区建立沼气服务网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满足群众的技术服务需求,真正做到农户想建有人指导,农户想学有人培训,使用不当有人服务,引导和帮助农民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增收致富。   第五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让农民成为沼气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真正把政府行为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我省推进沼气建设步伐,以此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记者田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