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以其博大胸怀聚纳山川;三峡,以其汤汤激流蕴藏巨大能量。
就是这风景秀丽、横锁长江葛洲坝和举世闻名三峡大坝的宜昌市夷陵区,正以这种聚纳山川的博大胸怀和释放巨大能量的激情,在这片神奇、秀美、诱人的热土上,借助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惠农政策的春风,走上了惠农政策进农家,农机富民的神奇之路……
夷陵区拥有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全区常用耕地36万多亩。过去,一直靠传统的生产方式耕作,农业生产效益低,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2005年,国家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重要支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今年安排了3亿元资金用于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夷陵区争取补贴资金50万元。面对充满挑战和农业机械迅猛发展的政策机遇,宜昌市、夷陵区两级政府为了配合国家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为夷陵区配套补贴资金18万元,从而为夷陵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春风吹进了夷陵,夷陵区委、政府为把国家政策原原本本的交给农民,该区成立了以副区长刘新平为组长,政府办副主任赵华、农业局局长李正源为副组长,财政局副局长艾自勤、农机局局长刘年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详细的实施方案。
夷陵区农业局、农机局领导坚持把国家补贴项目作为今年全局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汇全局精英,举全局之力,借项目优势,重振农机雄风。
好的政策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为把国家购机补贴的政策、原则、范围、对象、标准、额度等宣传到千家万户,夷陵区打印宣传资料近万份,采取邮寄、张贴、发放的办法,把政策送到所有的乡镇农技中心和集镇、村、组、农户。同时,该区利用各种会议宣讲补贴政策和借助电视、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广泛宣传政策的同时,区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领导小组在全区12个乡镇(街办)210个村组召开了机械耕整、插秧、收割,茶叶机械化修剪、采摘、台刈等150多场现场会,观看各种现场会的人员达1万多人次。8月5日,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在龙泉镇白水冲村召开了微耕机耕整现场会,参加的农民赞不绝口,现场订购4台微耕机。
让农民买的称心,用的放心。作为购机补贴项目具体实施单位的夷陵区农机管理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事为民所办,利为民所谋”的服务宗旨,推行首问负责制,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了不让农民多跑一趟冤枉路,多花一分冤枉钱,在农机局、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安全监理站和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等多处存放了申请表,设立了公示栏,农民填写好相关的内容之后,按顺序接受10至15天的公示,然后,由购机补贴领导小组和农机局领导审批。随后由农机技术推广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畅销机型、信誉良好、厂家集中”的原则,指导农民从《湖北省补贴机具目录》上为农民选取自己要购买的机型,并一一签订《购机补贴协议》,再由农机技术推广站统一订购。农机技术推广站先后从广东科利亚公司组织回久保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从山东引进福田系列大中型拖拉机、从江苏沃得收割机厂订购沃得牌联合收割机、从武汉拖拉机厂购进58台黄鹤牌微耕机,仅仅一个月,购回各种补贴机具166台套。
农机进农家,农民乐哈哈。为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夷陵区分5批对补贴机具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中发放,特别是第三批、第四批组织了专门的宣传车在城区进行了广泛宣传,为了让购买补贴机具的用户高高兴兴地把补贴机具开回家去,区农机安全监理站还进行了现场办公,为每台拖拉机发放了牌证。
党的政策暖人心。为把党的政策原原本本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真正得到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惠,夷陵区要求区财政局成立核实专班。区财政局迅速与农机局组成核实小组,对照名册,历时25天,走村串户一一进行了调查核实。55岁的农民别长宗家住黄花乡柏家坪村,交通十分不便,核实人员步行近一个小时才到他家。通过核实,全区没有发现一例违规操作,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
服务是金。售后服务就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一个夷陵农机人的服务态度和质量。夷陵区在补贴机具发放到农家后,农机技术推广站迅速展开全方位的农机技术培训。7月20日,对所有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进行了理论培训,机手们全面学习了联合收割机的维修保养和操作技能;8月23日,农机技术推广站在鸦鹊岭镇新场村进行了联合收割机现场操作培训;8月26日,农机技术推广站和福田公司技术人员在鸦鹊岭镇农技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不仅详细讲解了拖拉机的使用和保养技术,而且还现场进行了故障排除。机手田开柱感激地说:“这样的培训很实用,希望以后多搞一些”。龙泉镇青龙村的陈性贵过去从未接触过联合收割机,通过培训,已能熟练操作自己的科利亚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一天几千元的收入使他笑得合不拢嘴。
跟踪服务是售后服务的关键。为把服务落到实处,农机技术推广站同厂家签订了严格的售后服务协议,要求厂家必须在国家“三包”规定的基础上再有所提高。同时,农机技术推广站也利用自己雄厚的技术力量,组建了农机“110”服务小分队,向用户郑重承诺:一是严格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中的规定,该修则修,该换则换,该退则退。二是根据服务区远近,限时到达现场并开展服务,不在规定时间到达的,一律补偿用户误工费30元/小时。三是“三包”服务人员到达现场后,超过24小时未能排除故障的,根据具体情况,补偿用户一定的误工费,用户不满意不准离开现场。
夷陵区多形式、系列化的服务,把销售厂家、购机补贴项目具体实施单位和农机大户紧紧连为一体,三方的相互联动,促使农机服务产业链越链越紧,越拉越长,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大大提高。黄鹤牌微耕机售出以后,农机技术推广站配合厂家对所有用户进行了回访,并且进行了维修和保养。广东科利亚公司为了使用户使用到最先进的联合收割机,将最新的技术更新,追到用户家里进行了改进,正是好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今年,夷陵区享受国家购机补贴的机具共有166台,1100KW,其中:联合收割机15台,大中型拖拉机12台,微耕机70台,插秧机5台,其它农机具22台,茶叶修剪机、采摘机、割灌机42台。总投入达335万元,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68 万元,农民个人投资267万元,补贴比例占20.3%。
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地实施,不仅改变了该区农机装备结构、引领农业机械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还有力地推动了夷陵区水稻和茶叶生产机械化的进程,尤其是水稻机械收割和茶叶的修剪、采摘都有跨越式地发展,水稻机械插秧实现了零的突破;高性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落户夷陵。全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51%。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夷陵区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了3个百分点达到48%;购机补贴政策地实施,使农民的资金投向转到农业机械上来了,今年因政策拉动使夷陵区农民投资700多万元购置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地实施,催生了一批农机大户,加速了夷陵区实施“三牛替换”工程的速度,当年可替换耕牛615头,节约劳力近10万个。雅鹊岭镇新场村农民文汇明,今年59岁,他去年依靠国家购机补贴政策,购买了1台纽荷兰牌504型拖拉机,当年作业面积达520亩,收入2万余元。尝到甜头的文老汉,对投资农业机械充满信心。年初,他牵头成立了“新场村明星农机服务队”,目标是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今年,他再次抓住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机遇,投资12.5万元,国家补贴3万多元,购回1台福田欧豹704型拖拉机、1台沃得牌联合收割机和1台水稻插秧机。自5月16日购回福田拖拉机后,仅一个多月时间,作业1700亩,收入8.5万元。7月20日,联合收割机买回家,一季水稻收割,实现毛利2.5万元,总收入达到11万元。
雅鹊岭镇梅店村农民邵长玉家里原有泰山-25拖拉机1台,工农-12拖拉机1台,分别配套了犁、耙、拖车等农机具,每年从事农田作业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每到农忙季节,农民都要排队等候他的作业机械。今年有购机补贴政策,他又投资9万元,国家补贴2.2万元,购回1台福田欧豹504型拖拉机和1台沃得牌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农机作业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对此,他充满信心的说:“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感到经营农机才能使我发财,也才能使农民发财,农民因此也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搞多种经营”。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今天,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为夷陵农机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如今充满自信的夷陵农机人正满怀豪情地向着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美好明天奋进。(王小云)
(信息来源:宜昌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