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德生 记者 金龙
本报讯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青龙山分公司,在水田节水增效上探索取得成效,使21.6万亩水田不再敞口喝水,一年就可节约地下水资源3240万立方米,节约成本216万元;两年水稻平均亩产528公斤,增效1728万元。
以往,人们种植水稻采取灌溉式灌溉法,从稻苗一进地开始就灌满水,到秋放水,一亩地用水500多立方米,费水费力增加种田成本产量又不高,亩效益在100多元左右。近些年来,青龙山在水稻节水增产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先整地平地,把所有稻田用平地机械刮平,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有了平地整地的基础就能省水。在稻苗移植稻本田后灌上5厘米以上的水,逐步降低水层,到成熟前半个月放干水保持深度,待干后收获。经过3年减水实验,亩节约用水100立方米,水稻产量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品质、产量还有所增加,从原来900多斤稳定在1000斤。
在这些基础上,2004年,青龙山做出了进一步大胆尝试,继续减少水田用水量,采取水田控水湿润技术来节约用水,6月份在水稻分蘖期和8月份水稻灌浆期保持3 5厘米的水层外,“两期”过后就保持花达水保证湿润土壤即可。两年来,水稻产量有增无减,去年水稻亩产550公斤,今年在大面积稻瘟病的严重影响下,水稻亩产依然达到506公斤,两年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28公斤,亩增效40元,21.6万亩水稻为农户增收864万元。而且水稻成熟有所提前,亩用水量350立方米。通过多年努力,青龙山水稻灌溉技术的2次升级,亩节约用水150立方米,21.6万亩年节约用水3240万立方米,亩节约抽水费用10元左右,21.6万亩水稻节约成本216万元,打破了水稻在水里泡着生长的传统观念。
第二管理区第3作业站稻农宋广印,种植水稻1000多亩,多年来坚持水稻平地标准,由于地平,水稻池最小的也有10多亩地,最大的60多亩地,亩节约180立方米,节约抽水成本1万多元,水稻亩产550公斤,增产10%,亩增效75元,共计增效7.5万元,今年他的1000亩地水稻获利40万元。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