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
当你思考气候变化对地球造成的危害时,恐怕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起小小的毛虫,但是你错了。一项专门针对以毛虫蛹为食的寄生虫的调查显示,气候模式出现的变化将导致毛虫数量急剧增加,从而对庄稼造成破坏、引发饥荒。
气候变化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冲击,但是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却很难精确估量。打破长期气候模式平衡的一种可能后果,便是造成寄生蜂和苍蝇捕食毛虫的能力大打折扣。由于寄生虫对于它们的宿主都有特殊的适应性——毛虫通常只有在某一特定的幼虫阶段才会被寄生虫感染——因此如果毛虫化蛹的时间由于非常干旱或潮湿的年份而变得难以预测,则寄生虫的数量便会出现惊人地锐减。由于失去了自然界天敌的抑制,毛虫的数量将会出现大爆炸,并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一个很理性的想法,但是科学家一直缺乏过硬的数据来支持这一理论。
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Tulane大学的生态学家Lee Dyer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汇集15种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蝴蝶和蛾的数据建立了一个模型,这些昆虫的研究范围北起加拿大南至巴西。Dyer的研究小组同时还搜集了所有这些地区这些年的降雨量记录。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报告说,每年的降雨量变化越大,则毛虫被感染的几率就越低。Dyer说,我被气候变化与毛虫数量之间的这种强烈的相互关系“惊呆了”。接下来,Dyer打算研究像最近肆虐墨西哥湾的飓风这样的极端天气事件是否也能对毛虫的寄生虫产生不利的影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生态学家Don Strong认为,这项研究成果“非常重要”,但是它尚未证明气候变化是导致寄生虫感染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他指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需要利用当地数年的气候数据在一个封闭的生物圈或者森林的实验地中检验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相互关系。
日益变化的气候将使毛虫种群受益,而这对于将蛹寄生于毛虫体内的寄生蜂和苍蝇而言却是一个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