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云南农产品这个曾经养在深闺的“美女”制造一场浪漫的邂逅,近日全国5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以及省外50个大型农产品经销商,与云南省110家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一次集体“相亲”,零距离的产销对接引爆现场。
外观金黄透亮、内里汁多味香的禇橙,柔韧耐嚼回味悠远的滇南小耳猪,包装精致做工精良的石斛原粉……带着红土地雨露和高原阳光的特色农产品,以耳目一新的姿态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客商。北京新发地股份有限公司商户徐柱告诉记者,以前只是简单地想把云南的反季节蔬菜卖到全国,这次到现场才感受到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产业远比想象中大有可为。
光是在展台里看看石斛鲜条和玛卡原叶还不过瘾,作为终端的采购商和作为源头的生产者渴望进一步的亲密接触。看批发市场、进加工企业、下种植基地,在亲身体验了经度与纬度的奇妙交织而赋予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独特魅力后,福州市海峡勇鑫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忠勇感慨地说:“云南的农产品绝大部分是露地栽培,无需大棚防护隔离,沐浴天然的阳光空气,更加生态和环保。”
这场对接会只是云南省积极内塑品牌、外拓市场的一个缩影。如何在品牌农业的机遇下唤起消费者对云南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生物制品良好形象的集体认同?怎样为全国食品安全奉献责任、爱心和正能量?拥有上天赐予的“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这4项最好礼物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正在由“在地农业”、“在仓农业”、“在厂农业”、“在店农业”的传统形象向“在线农业”努力蜕变,走出自己的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市场营销创造之路和高原特色品牌塑造之路。
健康红利托起绿色梦想
曾几何时,人们对食品只是追求吃饱、吃好,如今被吃安全、吃健康的理念所取代,而站在时尚之巅的弄潮儿已经把这个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升级到吃愉悦、吃幸福。在这股旋风的引领下,“健康红利”成为推动云南高原特色产业走南闯北的强劲动力。
与大健康产业的风潮不谋而合,云南各级党委政府乃至企业,都一直在探索。企业的探索同样可圈可点。散装鸡蛋一枚只卖几毛钱,华曦有机鸡蛋一枚可以卖到几块钱,为什么这么贵的鸡蛋还有很多消费者争相购买?公司董事长马迅给出的答案是:用安全生态增加鸡蛋的含金量。从1992年800只鸡起步,10年的探索让公司建立起了健康养鸡的技术及管理体系,虽然经受住了多次禽流感疫病的考验和食品安全的拷问,但市场风波的谲变却给一枚小小的鸡蛋带来了不可承受之重。“要立足于市场,不能随波逐流,只能把握住市场脉搏掌握主动权才有出路。”基于这样的理念,2002年以来,华曦先后引入了各类鸡蛋、鸡肉生产技术体系,一枚普通的鸡蛋在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道路上不断升级,通过特色与科技、标准的结合,华曦牌鸡蛋、鸡肉取得了云南名牌、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欧盟有机认证等品牌认证,而在标准、品质和品牌的强力支撑下,每枚华曦牌鸡蛋的价格比普通鸡蛋高20%至300%就从神话变成了现实。
把洁净的空气、热情的阳光、清澈的水源凝聚成高原出品的绿色精华与世人分享,这不仅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梦想,也是云南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头戏。云南正在建设的“基地在线、生产环节在线、监测在线”等新型监管监测方式,为生态环保、安全优质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编织了一张绿色的大网,将实现对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管和可追溯,真正把云南打造成为未来全国食品安全的避风港。
宣传推广演绎农业大戏
长期以来,云南省一直在发挥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探索之路上不断迈进,独特的气候、物种、区域等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壮大,在高原特色农业的引导下,“高原种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实力。有了优质的原料保障,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美丽蜕变,在高原特色农业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高原制造”的大戏。通过积极开拓集约化、组织化、品牌化、国际化经营,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正在构建自己的营销体系,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持续快速提升,为世界烹制出一道道“高原出品”的饕餮盛宴。然而,如何丰富高原特色农业的整体内涵,文化塑造为高原品牌之花增添了灵气。
为了让土生土长的农产品脱胎换骨,以崭新的形象做品牌,云南省打破常规思路,让名人大腕为优质高原特色农业代言。今年9月以来,北京太阳圣火公司组织了100多名演职人员,在云南省的12个州市拍摄《彩云之恋》,邀请了余秋雨、成龙、唐国强、于荣光、黄怒波、夏华等文化名人和明星友情免费出演。拍摄完成后,《彩云之恋》将各种不同版本的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高端媒体和凤凰网、新浪、网易、阿里巴巴等网站及省内媒体网站播放。云南省还将用3至5年时间,在省内外媒体进行系列宣传的基础上,重点推动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国内主流媒体、网站上的形象宣传,争取建立“品牌定位国际化、品牌打造高端化、品牌推广全球化”的目标,牢固树立用品牌引领发展的理念,以超前的眼光、创新的理念,系统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产业品牌。
曾经,“三农”是市场营销的盲区,传统“萝卜青菜,装筐就卖”的销售模式让农业经常遭受“丰产”不“丰收”的痛楚。“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必修课。种得好更需要卖得好,产量高更需要收入高,在品牌农业时代,要做到产量和收入双丰收,云南省正在构建的市场支撑体系为打开大市场注入了底气。
大梦想需要大气魄。采取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和生物制品市场营销产业、企业、基地、庄园、产品联盟,国内、国际市场连锁,网上、网下销售联动的方式,让云南农产品和生物制品以统一的形象在全国大中城市乃至国外建立销售门店,云南省为高原种植的翻身大战制订了详尽的计划。从今年6月起,这个光荣之战已然拉开序幕,80多家云南农业龙头企业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多次会谈沟通后,筛选确定了花卉、松茸、石榴、茶叶等品种在淘宝、天猫、聚划算等平台开展网上销售专题活动。其中,锦苑花卉共向全国128个城市的消费者销售35000份、约50万枝鲜切花,销售额256万元,而且通过网上营销宣传,拉动“七夕”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的花卉价格大幅上涨,下属拍卖市场成交额超过3000万元。和源石榴共销售12300份、成交额110万元,拉动线下销售近2000万元。8月14日至17日,丛山松茸在单次天猫网“聚划算”活动中,共销售3.3万件,销售额达403万元,相当于全省松茸一年流通量的5%,3个月来公司已累计实现网上销售1.6亿元,其中仅“双十一”活动一天销售额就超过4000万元。
“双十一”的辉煌战绩凸显出电商的巨大商机,给正在寻求机会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上了最生动的一课。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然而我们的姿态更加积极,以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为平台的农业电子商务早已着手筹备,高原特色农业专业网站“七彩高原网”已于近日开通,淘宝网“特色中国云南馆”将在年底前成立,云南的高原出品将乘着网络销售奇迹的东风直上云霄。
建设生态健康的菜园子、果篮子、花瓶子和药箱子,打造让全国人民对食品安全放心的“放心云南”,可以通过食品享受到健康的“健康云南”,对食品功效品质认可的“品质云南”,愉悦人文关怀的“人文云南”,崭新的形象和理念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梦想正在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