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东海秸秆综合利用“点亮”循环农业
来源:苍梧晚报   2013年11月01日   阅读:

本报讯 “这沼气池可真是个宝,俺家的农作物秸秆终于有了好去处,产生的沼渣、沼液还可以代替化肥给梨树追肥,秋天梨树结出的梨个头大、品质好,城里人争着购买,一年能多收入两万多元呢。”谈起农业循环经济带来的好处,桃林镇农民李力高兴地说。

东海县是农业大县,也是产粮大县,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近百万吨,秸秆量大、分散、种类较多。过去,农民图省事、抢农时,环保意识淡薄,把秸秆当作是农业生产的垃圾,往往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空气环境,还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彻底改变过去一到农作物收获季节就“狼烟四起”、烟尘遍天的局面,该县在抓好秸秆禁烧、管好“一把草”的同时,还把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抓实抓好,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
  
近年来,该县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逐步形成了“秸秆—固化—生物质发电”、“秸秆—沼气—气态燃料”、“沼气—沼液—沼渣—有机肥—有机农业”等农业生产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企业创利的共赢之路。
  
目前,该县共推广畜禽低碳养殖新模式10多项,在80多处大型养殖场建设了沼气工程,全县新涌现出青湖五丰养殖场、达康生态种鸭、连云港亨德利肥牛、连云港马陵山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176个大中型生态规模养殖场,全县以沼气利用、有机肥生产为主的生态畜牧养殖场共1500多个,生态养殖占全县畜禽饲养总量的60%,年生产有机肥300万吨,使生态环保养殖逐步成为全县畜禽养殖的主导模式,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该县的畜牧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生猪饲养量达125万头,年出栏85万头;三禽饲养量2200万只,年出栏1700万只;大牲畜饲养量27万头,年出栏肉牛9万头,存栏奶牛2000头。该县先后获得“全国商品猪养殖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县”、“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利用农作物秸秆推进畜牧业发展是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增加农民收入又一新途径。为推进秸秆通过畜牧养殖过腹还田、变废为宝,该县坚持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投入财政资金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入户该县。据了解,南京雨润食品集团、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广西桂柳家禽公司等多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先后入驻该县。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县畜牧业形成了生猪、肉禽、种鸭、肉牛、奶牛五大产业板块,先后建立了亨得利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桃林金牛肉牛专业养殖合作社、富春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北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等大中型肉牛养殖场(小区)50多个,发展肉牛养殖户1000多个,全县规模养殖场总数达2610个,其中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