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拥有丰富和独特的农业资源、农业文化。我们应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申报工作,以促进海南农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是国际粮农组织推进的一个国际项目,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一批传统农业生产地区,实现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农业文化多元化保护。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能够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对于获得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区来说,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国际品牌。这对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内涵,更能增强海南旅游业的竞争力。
国内申报现状
我国是最早参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国家之一,目前已有6个地区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而全球总共有19个保护区。我国已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保护的有: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和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我国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候选点的有: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系统、陕西佳县传统枣园系统、浙江绍兴古香榧群落系统。
农业部于2012年发布《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在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中,全国共申报了43个历史悠久,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智慧,具有较强的生产与生态功能的农业文化遗产地。通过审核和评审,天津津南小站稻作系统等20个传统农业系统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农业部从今年4月份开始,对达到要求的候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择优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农业部网站的报道,已拟确定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等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得正式认定的遗产方可使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名称和标识。
申报对策建议
海南不仅有着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更有着独特的农业文化底蕴,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但想要齐头并进显然并不现实,必须有所突出。鉴于我省此项工作尚未启动,建议全省通盘考虑,在强化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加大对各市县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摸底,做好项目储备。项目储备应紧扣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五个评价标准:一是当地农业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对当地农民的贡献;二是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三是农业生态系统运作和管理的经验知识,环境保护等;四是农业文化,包括农作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等;五是景观的美观性。
力争在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评选时,海南能申报三个,争取两个,并在几年后为申报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应把这些储备项目的规划纳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