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平湖新埭万亩晚稻增效80万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1月13日   阅读:

眼下正是晚稻收获季节。由于稻飞虱的危害,今年晚稻产量比去年下降。可对于平湖市新埭镇农民来说,并没有因此而遇到减收的烦恼。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赵玉华说,这是该镇全面实施以少施肥、少用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双减增效”工程取得的成果。 新埭是平湖最大的产粮镇,也是杭嘉湖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试点地区。2001年以来,该镇就以省杭嘉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大项目研究为契机,建立了1000亩“双减增效”示范样板工程,使农民用比以往少许多的化肥和农药,换得了增产增收,而且还减少了污染环境的程度。 今年,新埭镇在同心和兴旺村也建立了1000亩中心示范区和以全镇种粮大户为主的10000亩“双减”示范区,全面实施“双减增效”工程。镇农技站还精心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从播种到生产管理,搞好全程技术指导和把关,帮助农户正确使用配方施肥技术。 记者看到农技站提供的一份对比测试资料上显示,施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晚稻平均亩产560.77公斤,高于常规施肥对照田块35.96公斤,按当前每公斤稻谷收购价1.80元计算,每亩可增收64.73元;加上项目区在农药施用上要比区外田块少用两次,可节约人工及农药成本17.2元。这样,两项合计,平均每亩增产节本81.93元,项目区实际实施的9993.7亩晚稻共计增效81.88万元,并且减少了肥料中纯氮含量20%以上,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环境。 同心村的朱咬夫今年7.9亩晚稻全部使用了配方施肥。他告诉记者,“往年种一季水稻,至少要施四五次肥,今年每亩只用了40公斤水稻专用肥。再在追肥时用了15公斤尿素,水稻长势比邻村没用测土配方施肥的要好。这样既节约了肥料,又能使农作物优质、高产,增加我们的收入。” 通讯员 谢付良 记者 陶克强 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