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吉林日报
本报讯(记者李林岩实习生杨瑞丰王健)通榆县鸿兴镇明月村在省生物研究所的科技帮扶下,“变土成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明月村曾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盐碱地,风沙大,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2002年,明月村成为省长党建扶贫联系点。几年来,这里铺上了柏油路,装上了电话,农民吃上了自来水……明月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改善。为了让明月村彻底挣脱贫困落后的枷锁,2005年3月,省生物研究所帮扶队走进了明月村。
省生物研究所派出科研人员经过实地考察,确定了发展精细农业的思路。经过近半年的试验和前期试种,平菇生料种植项目落户明月村。
今年中秋节,明月村农民赵海金在项目负责人、省生物研究所马青禄教授的指导下,盖起了大棚,种上了1600袋蘑菇种。10月中旬,他收了第一茬蘑菇,400多公斤,卖了700多元钱。“没想到才一个月时间,就见着钱了。”赵海金老人笑着说,“过不了几天,这些小蘑菇头就又长大了。听马老师说,一年能收十多茬呢,那就是上万块收入啊。”望着刚出头的小蘑菇,老人的眼中闪现着希望。
赵国忠是赵海金老人的儿子,当初因担心学不会技术、产品卖不出去,对蘑菇种植持反对态度,现在,他逢人便夸平菇种植项目好。“马老师在我们这儿一蹲就是大半年,手把手教给我们种植技术和防病知识,还到外边找了经纪人,为我们卖蘑菇,现在我们全服他。”已掌握平菇栽培技术的赵海金父子计划明年再盖一个大棚,扩大种植规模。
看到种蘑菇赚了钱,很多当初没敢尝试的农民也都动了心,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