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现代农业的康庄大道
——关于林甸县东兴乡旭日村农业合作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市委政研室专题调研组
(2013年5月)
合作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之一。林甸县东兴乡旭日村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村情实际,整合土地、资金、劳力、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合作化,极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呈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喜人局面。
旭日村探索实践农业生产合作化经营,有效突破了“三农”发展的瓶颈制约,趟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旭日村共有7个自然屯、902户,总人口3120人,其中劳动力1760人。全村幅员面积4.7万亩,耕地3.4万亩,其中玉米2万亩、水田8500亩、蔬菜3000亩、杂粮杂豆2500亩。2008年以来,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先后组建了旭日农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平安玉米专业合作社、旭日村水田专业合作社、旭日棚室蔬菜专业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覆盖全村52%的农户,实现耕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6万亩,农民人均年收入由合作社组建前的4200元,增加到12440元,村入驻企业发展到3家,培育了旭日牌蔬菜、嫩江源米业、百米香水稻等品牌,2012年全村创造产值达到0.75亿元,旭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
目前看,旭日村四个合作社都能够结合产业特征和市场需求,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呈现了持续壮大、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玉米合作社实行统储统销,保障农民利益最大化。合作社组建于2008年,目前参社农民达到345户,连片经营耕地2万亩。合作社与中储粮公司签订玉米收购保底价协议,集中收储农户玉米,农户既可以保底价向中储粮出售玉米,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出售,维护了农民的实际利益。2012年合作社创造产值1960万元、利润60万元。
——蔬菜合作社实行品牌经营,推动果蔬销售市场化。合作社组建于2011年,目前发展到128户,有棚室1012栋,其中暖棚52栋、冷棚960栋。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统一制定种植计划和生产标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集中收购果蔬,集体开拓市场。目前,合作社培育打造了旭日牌果蔬,成为我市果蔬市场的知名品牌,赢得了油田公司等一些大企业的订单。2012年合作社创造产值3900万元、利润1089万元。
——水田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实现水稻种植标准化。合作社组建于2012年,目前发展到32户,规模经营水田8500亩。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方式,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底肥、统一插秧、统一管护、统一收割、统一销售“七统一”模式,打造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12年稻米总产量达到4300吨,产值达到1634万元。
——农机合作社实行保底分红,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合作社组建于2009年,目前入社农户发展到52户,有大型现代农机具28台套,总资产达到3000万元,规模经营耕地1.06万亩。合作社以每亩500元的保底价流转农民土地,每年年底根据经营收益,扣除保底价,盈余部分合作社与农民六四分成,增加了农户收入。
旭日村把分散的农户连接成利益共同体,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扬帆远航,村集体实力日益增强,农民历练成长,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呈现新貌。
旭日村以合作社为平台,组织农民抱团发家致富,合作社越做越大,农民得实惠越来越多,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一)在经营模式上,变“小舢板”为“大轮船”。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一家一户为单元的传统农业,已不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成立专业合作社,就相当于攥紧五指、握成拳头,以现代经营理念改变农民“单打独斗”的传统经营方式,提升了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旭日村果蔬合作社从种植到销售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品种、肥料等生产资料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从销售上形成规模和品牌效益,保证了品质,占有了市场,提高了声誉。
(二)在产业培育上,变“单打一”为“全链条”。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提高农业工业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旭日村以合作社为枢纽,上联企业,下接农户,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打造了从种植到收获、从加工到销售、从产品到市场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嫩江源米业公司是村里重点打造的龙头企业,公司与水田合作社共建2600亩水稻基地,2012年粮食加工量达到1万吨,实现产值3600多万元、纯利润近120万元,构建起“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龙头带基地、合作社连农户的新型生产模式,形成了完整的水稻产业链条。
(三)在利益分配上,变“小散户”为“大股东”。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合作社持续运行的基础。在旭日村,进入玉米合作社的成员,每年不但在土地流转上有固定收入,而且合作社的年终分红也很可观。以一亩地为例,农民首先能得到流转土地保底价500元,按每亩产1000斤玉米、每斤0.85元计算,一亩地收入就是850元,扣除500元保底价,剩余350元,再按照合作社与农民六四分成,农民又可得140元。这样下来,农民一年不用下地干活,按照土地入股分红,每亩可净得640元,农民成为合作社的真正股东。
(四)在农民转型上,变“刨土地”为“闯市场”。现代农业呼唤新型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农民不仅要成为种地的“好把式”,还要成为卖粮的“生意人”。旭日村水稻、玉米、蔬菜合作社的3个理事长,曾经都是当地种地能手,参加合作社后,虽然身份上仍是农民,但经过几年历练,已经成长为合作社的当家人,更是闯市场的经纪人,带领农民把农产品卖到了内蒙、山东、齐齐哈尔等地区。
(五)在农村面貌上,变“泥草房”为“新社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近年来,旭日村整村推进泥草房改造,把社区管理模式引入村级管理之中,把三个自然屯整合成一个社区,先后建设了休闲广场、卫生院、村民服务中心、村办幼儿园、养老公寓、村民活动中心,涵盖了养老入托、就医看病、文体教育、社会保障、社区治安、金融通讯等公共服务,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旭日村敢于破冰试水,以合作社为杠杆,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地区现代化步伐,为我市破解“三农”问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旭日村合作化实践经验,为我市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供了参考样本。
启示一:在推进合作社建设进程中,要创新完善运行机制。旭日村在农民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紧密结合村情实际和农业产业发展特点,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管理运行机制,保证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我们在推进全市农业合作社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健全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优化设计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各项权益,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启示二:在推进合作社建设进程中,要努力培育全产业链条。旭日村以产业为中轴,以合作社为平台,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打造了玉米、水稻、果蔬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条。我们在推进全市农业合作社建设中,要立足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努力促进传统农业多元发展,扩大农产品就地精深加工比例,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
启示三:在推进合作社建设进程中,要大力开拓销售市场。旭日村以品牌建设为牵动,努力打造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不仅站稳了市内主要销售市场,还开拓市外乃至省外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在推进全市农业合作社建设中,要着力整合一地一域的农产品资源,坚持标准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拳头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启示四:在推进合作社建设进程中,要切实增强科技服务。旭日村在发展棚室经济过程中,坚持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聘请八一农大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技术辅导,定期进行农民培训,全程服务果蔬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我们在推进全市农业合作社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大与八一农大、省农科院大庆分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力度,把科研基地建到田间地头,一线指导农民生产,蹲点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彻底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启示五:在推进合作社建设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旭日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村容村貌的改变、农民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得益于旭日村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和领导班子,有一批敢于探索、敢闯市场的致富带头人。我们在推进全市农业合作社建设中,要发挥村党支部带领农民致富、发展合作经营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筑牢基层党建阵地,凝聚民心民力,带领农户抱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