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政策动向 >> 内容阅读
补贴政策助推市场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1月08日   阅读:

作者:王大庆 来源:中国工业报 责编:罗兰   近日在合肥举办的全国农机订货会盛况空前,同期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农机论坛也受到感染,听众挤满了会场。本论坛的主题是:补贴政策与农机市场。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围绕"补贴政策"对今年农机市场的新特点、新热点、新动向、新趋势,以及"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专家认为,随着支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农机补贴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对农机投入的资金明年仍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并将带动社会资金增加对农机的投入,我国农机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理性对待火热局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指出,目前国家的宏观环境对农机行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今后5~10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机行业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对于目前存在的一些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找到解决的办法。对此,相关农机协会应进一步发挥作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在给论坛发来的贺信中强调,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机行业作为为现代化农业提供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的产业与用物质与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行业,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希望农机生产流通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农机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了解和掌握"三农"的实际需要,不断改进流通渠道和营销模式,努力为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物美价廉的农机产品与服务。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崔本中说,农机市场火爆,更应该理性对待,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政策因素对农机市场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大中拖、收割机、插秧机等热销产品到底能持续畅销多久?"十一五"期间农机行业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问题把握好了,企业才能更好抓住机遇。   补贴政策紧贴市场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张天佑在论坛上详述了购机补贴政策和明年补贴工作的初步考虑。他说,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耕、耙、播、收等几项主要的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尚不到40%,农民的购买力又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国家给予适当的扶持。这是出台农机补贴政策的一个基本背景。   他在阐述为什么实施补贴政策及所取得的成效时指出,通过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我们认为采取购机补贴的办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近两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政策的带动作用非常大,达到了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高农机化水平,优化农机产品结构,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速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快适用农机推广应用,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的目的。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了3亿元,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超过了8亿元,农民的投入就更多,由此带来了农机市场购销两旺的火爆局面。因此我们认为,实施补贴政策是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应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把它坚持下去。   张天佑在介绍明年的补贴工作时表示,明年中央的购机补贴总量仍会加大,为抢农时明年全国通用类购机补贴产品选型的时间也将提前,并由去年实施的"应邀选型"变为"公开选型",旋耕机将被列入到通用目录中。明年仍将实行部省两级选型制度,部一级的全国通用类购机补贴产品选型文件说明会将于11月10日在京召开,届时将对企业参选的条件、选型文件的填报要求、选型程序等做详细说明,并计划在元旦前后完成机具的选型工作(也就是目录的制定工作);与此同时,省一级的非通用型购机补贴产品选型也争取在元旦前后完成,以便在明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预算以后能够尽早实施明年的补贴政策。总之,购机补贴工作要在比例适度、产品范围适当、受益面合理的情况下,使补贴的力度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   新起点及其新机遇   据了解,"十五"期间,我国农机化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机装备总量进一步增长,主要农机保有量都提前达到了"十五"计划的指标。我国农机化的发展正处于成长时期,从初级阶段的后期向中级阶段迈进,并开始进入到增机减人的新时代。   我国著名农机化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强调,"十一五"期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国农机化发展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起点和新的要求,要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精神和对农机化的要求来谋划农机化的更大发展。他认为,从"十五"计划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到"十一五"规划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农业机械化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一五"农机化的发展要在"十五"发展的基础上上好台阶,不仅要有量的增长,更要有质的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协调型的农机化道路。   白人朴提出,"十一五"我国农机化的发展应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条主线,重点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和产业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特色机械化工程、节约机械化技术的推广等四大农机化工程。   中国农机化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志在谈及未来几年农业装备技术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时指出,未来农业装备技术发展首先要解决粮食安全保障问题,继续研究三大粮食作物田间作业机械化升级换代技术;其次是把农业结构调整保障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方向;第三是搞好农产品加工与食物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提升农产品加工的创新能力;第四是重点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技术,包括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环境友好清洁生产技术、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金生在会上简要介绍了受国家发改委工业发展司委托编制"十一五"农机工业发展规划的情况。建议以实用为基础,以提高技术水平为重点,以产品成套为目标,加强行业企业和市场管理,提高农机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以技术标准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希望国家在进一步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扶持农机新产品开发及农机基础科研,尽量减轻农机企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