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满了耐旱植物的屋顶。
楼顶隔热层种绿色“佛甲草”,顶层温度降低12摄氏度;家用浴室可自动收集洗澡水,澄清后可用来冲马桶、拖地;走出家门,小区内有人工湿地,可将“黑色”的生活污水“变”清,养鱼养花;生化垃圾处理系统则将生活垃圾分解,剩下的残渣正好是丰富的有机肥料;路灯用电、热水都来自太阳能……
“深圳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梅山苑住宅小区居民正在体验新的生活方式。
昨天,记者从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获悉,深圳即将向国家建设部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目前申报方案已经完成。同时,深圳将在明年完成住宅产业化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将用立法的形式保障住宅产业化的推广。
“绿色屋顶”降温又环保
今年8月16日,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在该局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选择了服务中心所管的梅山苑、高新公寓两个住宅小区作为开展各项住宅产业化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基地。两个多月过去了,当记者昨天走进梅山苑小区时,变化已经悄然可见了。
登上梅山苑的楼顶,整个楼顶的隔热层全部被绿油油、矮墩墩的“佛甲草”所覆盖,其中点缀着几簇紫红色的“红线草”,这与旁边被阳光晒得明晃晃的水泥过道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行的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人员邓杰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绿色屋顶”在梅山苑有3个,绿化面积为2300平方米,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和测试发现,这样的“绿色屋顶”比周边的水泥屋顶温度要低12摄氏度,顶层室内温度平均要低4~7摄氏度。这些“佛甲草”是耐旱植物,3个月才浇一次水,每平方米只有30公斤,远远低于屋顶每平方米100公斤的承重,不仅对楼顶降温作用大,对于保护隔热层,增加绿化面积都大有好处。明年将扩大试点,在梅山苑、高新公寓铺“绿色屋顶”将达3万平方米,并且正在考虑住宅楼墙面整体“立体绿化”。
为马桶节水也是试点项目之一,示范基地免费为梅山苑首批70余户更换了抽水马桶节水配件。据粗略统计,这项技术节约冲洗马桶用水达到30%~50%。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
在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办公室一侧,一个约300平方米的“智能屋”正在加紧建设中。基地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将是住宅产业化技术“综合示范屋”。在这里将综合开展多项住宅产业化项目,如节水马桶、整体浴室的回水利用,整体厨房垃圾处理,室内整体饰板以及建筑节能省地技术,太阳能发电、供热等等。
最吸引人的是本周即将动工的“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选址就在“智能屋”的对面,面积约150~200平方米,附近几栋住宅产生的日常生活污废水汇集后,将流经湿地进行处理。经过湿地内选栽的可对污水产生化学、物理、生物等作用的植物及填料作用后,“黑色”的污废水将逐步澄清,其中一部分用来蓄水养鱼种花等美化景观用,另一部分水将回用于小区绿化浇灌。
“垃圾生化处理系统”也将同步推进,通过培植有益菌,可将95%的垃圾分解成为水蒸气挥发,剩余的5%残余物是优质的有机肥,将用于小区绿化施肥,该系统日处理垃圾量将达0.5~0.8吨。还有,在小区路灯上安装太阳能装置,发电用于路灯照明等。
工作人员陈小锋告诉记者,按照计划,明年用于基地住宅产业化投入的资金将达1000万元,成熟的技术将逐步推广,包括推广至高新公寓改造项目,以及在梅山苑二期工程中建设一栋“住宅产业化示范楼”,现场装备和演示有关住宅产业化的系统和各种高新技术。随后,将推广至安托山经济适用房区,进而推向全市。
欲立法逐步向社会推广
陈小锋表示,与其他地区的住宅产业化项目不同,“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是深圳市政府部门主导的公益性试验示范基地,其不从事生产,主要是各种技术的集中试验平台,根据试验效果,择优选择可推广的项目。项目着重“四节两化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电、节水”、“标准化、信息化”以及“环保住宅”试验,这些都是国家推行住宅产业化的基本内容,目前深圳正在向建设部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
目前基地项目的运行费用均由政府财政“埋单”,免费为试点住户安装,不给老百姓增加经济负担。
同时,按照深圳市国土和房产管理局委托,该示范基地还将协助深圳市城管局、水务局等部门进行深圳全市住宅产业化有关规范化文件的起草工作,包括《深圳市屋顶绿化暂行管理办法》、《深圳市屋顶绿化技术导则》,以及有关雨水收集利用、回水利用、其他住宅产业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上述政策法规将在明年完稿。
文、图/记者 刘畅 通讯员 傅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