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典型发言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06日   阅读:

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典型发言  
 
 
  
 
来源:wanghong   
       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楼成法同志发言
    
    
    全国乡镇企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会议汇报材料
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浙江乡镇企业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可谓异军突起,突飞猛进,现已有乡镇企业100多万家,其年总产值超10000亿元人民币,工业生产总值达亿元的乡镇占全省总数的2/3,乡镇企业务工农民达1000万人。为了浙江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开展“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工程”,省局通过调研认为浙江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在用工不足方面,并非是“民工荒”,而是“技工荒”,于是要求今年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系统务工人员有75万人次通过岗位技能培训。为积极贯彻省委及省局关于解决“技工荒”的精神,切实推动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工作,我们浙江省乡镇企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工作任重道远。此次会议部里很重视,是一次将该项工作推向高潮的大会,也是一次商讨如何进一步拓展乡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极好机会。相信在部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领导下,各省职业技能鉴定站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我们乡镇企业系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路子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健。接下来,我就浙江省乡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个汇报。同时也浅谈一点我们不成熟的思路,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浙江乡镇企业系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势在必行
根据对浙江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跟踪分析,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省一些城市用工紧张情况已经开始显现。不仅在杭州、宁波等大城市,而且像富阳、象山、慈溪这样的中小城市,去年以来企业招工难的情况也较普遍。今年初,我们深入到全省乡镇企业调查研究,发现在我们浙江这样一个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的省份,尤其存在技术工人十分缺乏的情况。在浙江乡镇企业务工群体中,约有3/4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其中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占16%左右,具有职业技能的则更少。相反,在劳动力市场上企业招聘人员条件却大都要求“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约8成企业还要求“技术熟练”。因此目前企业用工紧缺,实际上是技术工、熟练工的紧缺。是企业用人素质提高,而产业工人素质跟不上要求的反映。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今后3至5年,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增长200%。其中,缺口率最高的是高级技师,达93%;技师、高级技工、中级技工缺口率也都均在50%以上。浙江省一位副省长在今年的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我省计划从2004年到2010年,在全省完成对1000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00万人,务工人员岗位技能培训500万人)。 
根据浙江经济发展的情况,技术工人的短缺也必将成为制约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开展技能培训鉴定这项可以实实在在地为企业、为社会、为浙江经济的再次腾飞服务的工作,已是势在必行。对于我们乡镇企业培训中心及职业技能鉴定站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浙江省乡镇企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基本情况
浙江省乡镇企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于1986年,是浙江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与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杭州培训中心、浙江电大经贸分校,实行多块牌子,一套班子。于2003年,又经国家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增设了乡镇企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中心教职工共有100余人,占地面积18.9亩,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各类教学、后勤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包括可容纳3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直播课堂、宽带专用网、视听阅览室、VOD点播系统、以及1500平方米的大小餐厅、57间标准客房等教育培训、后勤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在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辐射华东地区及为技能鉴定站配套的茶叶、花卉园艺加工鉴定基地。同时,我们拥有一支业务水平较高的相对稳定的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电大、浙江工商大学和企业集团公司、政府机关的教师和培训师队伍,有一个供参观考察的由企业、集团、工业园区组合而成的网络基地。 
我们培训中心成立近20年来,依托电大学历教育和全国乡镇企业杭州培训中心为基地,积极服务于浙江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先后为企业输送本、专科学历毕业生3000多人次,培训各类企业管理人员近10万人次,为浙江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我们在深入开展“蓝色证书”和“银河工程”培训中,积极探索创新培训工作新模式。去年,我中心在省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受新疆石河子市政府委托,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石河子市企业家培训考察和挂职锻炼培训班,让前来培训的3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直接参与管理,了解决策过程,学习管理方法,切身感受浙江民营经济的创业与经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领导以及二十多家新闻媒体认为是 “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值得推广。
三、浙江站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基本情况
(一) 加强领导,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一是中心主任亲自挂帅,狠抓此项工作。二是在中心设立了鉴定站综合部和培训鉴定部,明确两个部门工作目标、职责和任务,强调各项工作要严格按程序办理,力求做到有序、有为、有成效。
(二) 把举办花卉园艺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作为我们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局与起步
浙江是一个花卉大省,我中心是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批准建立的辐射华东地区的花卉园艺、茶叶加工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因此,我们在我省花卉产业最发达的杭州市萧山区,与该区经贸局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花卉园艺师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班,首批85人取得了中、初级国家花卉园艺师的职业资格,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欢迎。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准备举办食品、建材等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旨在做出示范,探索方法,积累经验,以争取早日在全省推进该项工作,为解决企业“技工荒”而努力。
(三) 坚持以“服务企业、服务就业”为目的,积极稳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在开好局、起好步的同时,我们将具体工作延伸到各县(市、区)。我们的做法是,在各地选定符合相关条件并自愿申请的教育培训机构,经当地经贸部门申报,签订合作协议后,再批准设立技能培训工作站。目前,全省已有3个县被批准设立了工作站。这样做既可避免所设立的机构形同虚设,又能真正按当地实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奠定在全省系统全面开展该项工作的基础。
四、我们认为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一)重视鉴定机构的组织与队伍保证作用
要做好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这项工作,我们认为首先应通过强化培训,努力建设好四支队伍,实现组织与队伍的保证。即:一是建立一支事业心强、经验丰富的管理队伍;二是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精的审编标准、教材、题库的专家队伍;三是建立一支素质高的考评员队伍;四是建立一支懂专业、讲原则的督导员队伍。
(二)鉴定程序必须规范
我们乡镇企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成立不久,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经验不足,跟劳动部门系统的技能鉴定部门相比,是个“新兵”。这也使得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规范和完善培训鉴定程序,才能巩固我们的职能和地位,从而使我们系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不断成长。在培训鉴定实践工作中,我们强调做到五个到位,即“前期准备工作到位、培训鉴定实施到位、各种资料翔实到位、考试考核规范到位、职责管理落实到位”。特别是在技能鉴定实践环节中,由于我站较新,鉴定员技术面不一定全面,鉴定设备设施不一定完备,我们按工种选定鉴定场地并建立鉴定基地,还聘请了相关专业的专家给我们在现场指导把关,使得鉴定质量更有保证。
(三)培训鉴定标准、教材、题库等资料必须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系统职业技能工作开展不久,项目新,种类偏,往往存在标准、教材、题库不够齐全。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对已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教材和国家题库试题的必须严格执行使用;若暂未颁布国家职业标准、专用教材和配套试题的应严格遵循有关规定,由权限部门审定批准后,按程序申领使用。
(四)培训、考试必须规范,决不能走过场
培训、考试是技能鉴定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去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虽然,我们招收的学员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也有一定的文化理论基础。但我们仍应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培训,并用考试来检验学员的理论水平。在培训、考试过程中,我们认为应做到四个到位。即“聘请教师到位、课程安排到位、考试组织到位、阅卷评分到位”。培训、考试的规范,不走过场,会加强学员的学习效果,更会加强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使得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
(五)编报材料必须规范
编报材料工作烦琐,但重要。应该严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程序编报材料,在制定鉴定工作计划,编写鉴定结果及鉴定合格考生表格以及撰写实施鉴定小结报告,和上报部鉴定指导中心统计报表等方面资料必须做到规范与翔实。
(六)档案管理要完善
档案管理,完整地记录了鉴定站开展工作的及取得工作成果的详细情况,对认真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档案的管理应予以非常高的重视,对培训鉴定的系列档案材料应设专人管理。并要求根据年份、工种、期数等特点分类建档,以便管理、查阅。
五、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
本人作为浙江站站长、培训中心主任,又竭力主张将该项工作作为我中心的发展事业来开拓,可谓全身心投入,用心思考,用心做事,通过工作与思考,对这项工作有了一些认识理解,有了一些思路,在此仅作抛砖引玉,与大家商讨和共勉,也作为我站下步工作的思路与计划。
(一)“以点带面”的思路
以坚持“服务企业,服务就业”的目的,加大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务工劳动力的培训鉴定力度,通过规定的程序,增设技能培训工作站,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延伸到全省各县(市、区),不断壮大系统培训鉴定工作的机构队伍,加快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步伐,为浙江乡镇企业培养更多的适用型技能人才,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以适应量大面广和浙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库”的思路
根据西部地区劳务输出量大,东部地区劳务输入量大的特点,充分利用我们中心的网络优势,建立“务工人员人才库”,搭建务工人员与企业和劳务市场的“桥梁”,根据需求库所掌握的信息,既可以为企业解决适用人才的选用,又可以穿插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三)“接力赛”的思路
积极与兄弟省市职业技能鉴定站进行合作,将兄弟站培训合格的并来我省就业的技工,在符合培训提升条件的前提下,根据我省企业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培训提升技工等级,类似“接力赛”形式的做法,既可以满足我省中小企业对技工的需求,又能更有效地推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四)“双向对接”的思路
希望在部乡镇企业局和部乡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站的协调下,加强27个省级乡镇企业鉴定站乃至部中心下设的九个指导站及其所属的各省级站之间的合作,共同营造“人才库”与开展“接力赛”,实现“双向对接”,互惠互利,紧密合作,合力推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为提高农民转移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全面提升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整体技术素质作贡献。
(五)“差异化开拓”的思路
深刻理解“特有工种”的含义,一方面要认真开展调研,熟悉和掌握用工方对人才技能方面的需求。把开展技能鉴定工作与务工人员需要、用工市场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对一些市场急用的、需求面广的工种进行培训鉴定。另一方面又要避开劳动部门开展过的或正在开展的技能鉴定工作,尤其是“通用工种”,要努力实施“差异化开拓”技能培训鉴定项目,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 
(六)“与‘专业队伍’合作”的思路
市县级的劳动部门开展技能鉴定工作时,有高等级技工、特有工种技工不能鉴定的不足,这些方面对我们来说,反而是有一定的优势,我们与他们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就是我们可以与之合作的结合点。另外,若能与劳动部门这支“专业队伍”合作,其专业性强、可信度高,对我系统技能鉴定站开展该项工作是大为有利的。我们认为,实现此类合作,既可以有效地扩大培训鉴定项目,又有利该项工作避开事实上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更顺畅地进行相关工作。
(七)“与公司、学校嫁接”的思路
一些企业集团公司一般设有培训或人力资源部,学校本身是教育培训机构,专业从业人员及专业学习人员相对集中,对于可鉴定项目,能够与对口的公司、学校的用工要求及毕业实践嫁接进行,既省去了大部分培训课程,只需通过一定的必不可少的培训,即可进入鉴定程序。又可以达到扩大培训鉴定面,方便从业人员和实施学生学历与专业技能“双证制”工作,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系统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八)“以‘需要’拓展项目”的思路
“需要”有用工单位需要和务工人员需要两个角度。用工单位的需要主要指整体素质提高,经营项目质量保证,企业资格提升等。务工人员需要主要指提高就业择业率,增加务工工资,对技术等级及从事职业有个正规的证明等。我认为“有证肯定比没证好”—择业、薪酬。同时,我认为我们在开拓项目时,不仅要参考证书的准入度、实用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持证人的择业优势如何。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越做越大。
(九)“以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为开展项目出发点”的思路
我们系统集聚了90%以上的“务工”人员,以提升该群体素质,向专业行业输送高素质、有等级证书人员是我们的责任,以此为主线开发人力资源技能是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努力方向。
以上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