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农家福公司的农技专业服务
“农民朋友们,只要您一个电话,我们就会很快赶到田头为您解难。”这是徽商集团农家福公司向农民作出的承诺。
农家福公司副总经理赵其春告诉记者:“这只是我们为农服务的一种‘出诊’形式;此外,农家福18个县公司还有专家‘坐诊’。”
农家福公司是徽商集团创办控股的农资连锁经营公司,三年来已开办1021家乡镇连锁,网络覆盖江淮之间25个县、市、区。农家福自创办之日起,就坚持化肥、农药、种子等卖到哪,技术服务就跟到哪。
赵其春说:“其实,我们的农技员,在更多的情况下,是骑着摩托车‘巡诊’。仅今年上半年,专门用于农技服务的摩托车就行程47.05万公里,单车月行程1383公里。”
说着,他随手拿出一份上半年18个分公司农技服务的数据:
“累计开展科技赶集活动492场次,田间课堂407场次,编印《农技简报》150期次,培训和咨询3万多人次,散发各类科技宣传材料77.14万份,开出农事处方7980张,电话回访7806次,发放‘农技服务进村入户系列影碟’7000多盘……”
一个个数字,凝聚着农家福农技服务人员的汗水和艰辛,也集中体现了他们的的服务理念。随着一个个跳动着的数字,一个个鲜活的服务场面呈现在记者的眼前:
肥西县北三区“劳力进城去,种田老幼妇”,打药治虫成了难题。农家福肥西分公司急农民之所急,很快,三支植保小分队经培训后组建起来了。去年七、八两个月,天气特热,但13名植保人员每人每月都治虫400亩左右,而农户每亩仅花2元钱。农民高兴地说:“一包烟的钱,换来不下田(治虫)。”
定远县永宁乡钱洼村花园组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往小麦得了黄枯病,农民石道玉束手无策。去冬,农家福送科技下乡,石道玉照着专家会诊后的办法做了,一个星期后,果然苗青苗壮。
今年以来,长丰县吴店、双墩、孔店等13个乡镇,劳累了一天的农民,往往一骨碌爬起来,携儿带女赶往集镇广场。为啥?因为长丰县农家福公司送科技电影下乡来了……
一桩桩,一件件,凝聚着农家福农技服务人员的汗水和艰辛,也集中体现了他们的服务理念。
赵其春告诉记者,他们的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突出重点。说来很巧,记者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章,叫《秋天的收获》,印证了赵其春的说法。作者是舒城公司的郑鹏,写出了农家福农技人员的境界:“春去秋来,我收获了一张黑黝黝的脸庞。春去秋来,我收获了友谊。田间地头,我和农民开玩笑,拍肩膀,探讨农事奥妙,说到会心处,递一支烟,海阔天空。春去秋来,我收获了知识。它来自公司学识渊博的老师和种田能手,这是书本上永远也找不到的。”
作者:记者汪言海通讯员袁亚平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