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今年以来,钦州市钦北区以发展工业为龙头,以新城区和中心城镇为载体,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形成“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态势,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9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0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和47.4%。
力挺工业龙头
工业是国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中具有强烈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和主要增长点。钦北区紧紧抓住世界性产业转移向内地延伸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壮大工业,努力在全区营造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形成工业强区“大合唱”。
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打造钦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平台。仅今年上半年,该区施工项目总数就达72个,同比增加24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30个,同比增加11个,上半年新开工的30个项目中,平均投资规模达到了664万元,比上年同期扩大10.9%。
在区、镇两级政府的一路“绿灯”下,各大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同时,该区对永丰烟火、蓝天化工、日增松香等39家重点企业实行重点支持政策,确保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倾斜。上半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28家。
该区把招商引资作为实施“项目攻坚”和“工业强区”战略的关键环节。为此,相继出台了《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的规定》、《关于招商引资的有关规定》、《关于加快发展工业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同时,区委、区政府在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和积极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建立项目库和做好项目建设的批复、可行性调研报告的批复及环保评估等前期工作,并组织招商队伍采取走出去送“菜单”上门和请进来让客商“点菜”等办法,变以往坐等客商上门的招商方式为主动出击,以情招商,以信招商,以商招商。先后组团到厦门、深圳、南宁等地招商,全区上下形成了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今年1—9月,全区共引进新项目33个,合同投资额3.81亿元,到位资金2.8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和33%。
培育区域优势
钦北区积极鼓励和支持各镇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大力推进土地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之成为推动当地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去年以来,全区12个镇共吸纳了近万农民进城居住或入厂工作,有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在发展小城镇过程中,钦北区积极培育区域经济优势,该区把全区12个镇分为工贸型、工交型、工贸集贸型、集贸型四种发展类型,在统筹兼顾的同时,着重对小董、大寺、大垌、大直、平吉等中心城镇进行大力发展,目前小董的传统手工业、商贸流通业;大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新棠、长滩的荔枝产业;大直、平吉的选矿业;大垌的红砖产业等具有传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的发展为这些城镇引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去年辖区农民的收入中,来自城镇化建设直接或间接带动的占30%,预计今年可达35%以上。
壮大农业产业
该区还积极引资和引进技术创办与农业开发相关的加工企业,实现开发种养与加工的良性发展。去年以来,该区引进了广东、福建、吉林及南宁等地老板新办、技术改造果菜品、烟花、林化产、冶炼、制糖、红砖厂等本地资源型加工企业20多家(个),总投资额逾亿元。目前,辖区拥有涉农型企业220多家,年总产值7.93亿元,直接带动农户8.5万户。其中加工类的涉农企业有80多家。
规模较大、已起龙头带动作用的有联丰制糖、大煌糖业、贵台林化、日增松香、远威木器、金页制药、南亚酒精、博艺编织、大东木业等企业。在建企业有海纳化工、桂弘羽毛、华宏缫丝等,涉及糖蔗、木材、松脂、中草药、蓖麻、羽绒、木薯等10多种农副产品加工,年产值超过5亿元。该区的林产化工基地直接为农民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农民实现人均现金收入223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记者黄克超 通讯员赖廷耀)
责任编辑:蓝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