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安徽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 丁昌东
降低农资监管成本必须发挥农户在监管农资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关键。农民是农资的使用者,农资的质量好坏与农民的利益有最直接的关系,农资质量好,农业生产有保证,农资质量不好,或假冒伪劣农资会坑农害农,因此,农户有监管农资质量的原始动力。而且,农资使用者对农资经营者来说,具有群体监管个体、多数监管少数的特征,这种方式,成本小,效果好。只要充分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就能大大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主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首先,改变农户的弱势地位。分散的农户,无法有力有效应对假冒伪劣农资,因此,应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把分散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比较强大的农资采购团队,可以大大提高农户的应对能力,有效改善农户的弱势地位。例如: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种专业协会等方式,统一采购农资,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农资质量。由于众多农户统一采购,大大降低了平均一户的检测成本,即使对成本很大的检测费用,农户也能承担。同时,农户成功的维权直接加大了制假售假者的成本,甚至使其得不偿失。因此,农户的维权行动对提高农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高度重视提高农户的维权能力。
其次,发挥农户的监管作用。广大的农户比监管者更了解农资在农村的加工、经营情况;而监管者比农户拥有更多的农资检查信息。因此,只要把双方的信息充分快速地交换,监管者就能有效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大大降低监管成本,农户能减少逆向选择,从而促进农资质量的提高。其关键是鼓励农户的举报,农户对农资经营者来说,具有群体数量的优势,再多的经营者也不可能比农户多,监管者很难找到的造假窝点,农户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因此,依靠农户举报能有力打击隐藏在农村中的造假窝点,对提高农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