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旧貌换新颜--玉田县丁家庄创建文明生态村纪实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1月05日   阅读:

  口唐山劳动日报记者孔祥华 “做梦也没成想,不到一年光景咱村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出门就是水泥路、烧水做饭用沼气、销售蔬菜用电脑。”今年98岁的玉田县虹桥镇丁家庄村民了从学,从没有像今年这么高兴,就连走路也感到两腿特别硬朗。邻居们说,这位老人今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党的政策好,建设文明生态村这件大事办得好! 虽说丁家庄地处玉田县城南部,距县城只有两公里,但是多少年来这里的村民却一直过着出门走土路、做饭靠烧柴、花钱靠卖菜、闲暇坐门墩这样纯朴而又艰难、劳累却又单调的生活。然而,今年建设市级精品文明生态村的一场革命,却让丁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漂亮的村“两委”办公楼在横穿村落的玉石公路边竖起,14条高标准水泥路连起了全村各户,12个经济合作组织成为村民致富的桥梁,“文化长廊”为村民送来丰富多彩的文化食粮。“三场硬仗”创奇迹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为了彻底改变干百年来衬里柴草乱垛、污水乱泼、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丁家庄村“两委”干部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打赢了道路硬化、街院净化和村庄绿化三场硬仗,并创造了从村集体仅有3万元到投资完成110万元的奇迹。 了家庄村有289户、1114人,1322亩土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村。但由于没有任何矿产资源、没有一家工厂,村集体仅有不到3万元的机动地承包款。面对需投资百万余元的这个天文数字,村“两委”干部在创建伊始的确犯了难。 “建设文明生态村,是第一村务,是丁家庄祖祖辈辈的梦想,我们一定要让这个梦想在我们这一届班子实现,无论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要闯!” 村委会主任丁志军在班子会上,第一个掏出了3万元的存折。接着“两委”班子成员、六个小队的队长个个取钱垫付。村干部们的行动激发出全村党员、群众的创建热情。修水泥路时,丁国栋、丁志双、丁志新等十几名村民纷纷拿出家里的存折送到村委会;建路边沟时,各邻街户积极出钱、出料、出工。就这样,在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村就铺完了投资达75万元的14条高标准水泥路和共计7000多米长的路边排水沟。不仅如此,后来村委会还在主要街道栽种了冬青、木槿等花木,各家各户在庭院前后种植了柿子树,40多户村民建起了沼气池,20多户村民种植了百亩优质核桃经济林。 “三个文明”花并开 “政治上要民主、经济上要快步、精神上要富足”。随着人居环境的迅速改善,村党支部书记丁恩余深深感到只有“三个文明”齐推进才是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整体任务。 欲干大事,谋划在先。抓住创建文明生态村这一历史性机遇,丁家庄村“两委”广纳民智,制定了“规划三个园区、壮大三大产业、培育三支队伍”的发展规划,即规划建设蔬菜交易区、规模养猪小区、沿路工商业区,壮大高效种植业、良种养殖业、沿路工商业,培育农村经纪人、技术人、文化人队伍。 清晰的思路引导着村民们积极投身于文明生态村建设热潮。为带动村民共同富裕,村里的经纪人丁国伍今年成立了“玉田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创鑫分会”和“创鑫出口蔬菜种植基地服务站”,并实现了网上购销。目前全村已出现从事农资购销、美容美发、家电汽车修理、个体运输等工商户20多家,专业服务经济组织12个。全村预计今年人均增收可超过200元。 “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村美好的未来。”基于这种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丁家庄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创建文明生态村这一载体,全方位开展起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和健康教育等活动。“门前三包”和垃圾清运专人责任制,使全村形成了全天候长效保洁;《村民公约》、《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及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使村民对村务工作满意率高达 99.8%。伴随“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党风廉政、民主与法制、农业科技、环保、卫生、用电等科学文化宣传活动的开展,目前这村形成了家家都争当“十星级”文明户、人人争做文明村民的良好风气。每天走在色彩绚丽的“文化长廊”中,村民们感到就像逛文化宫一样,好看还受教育、长知识。 村民们不会忘记 在全村党员和群众心目中,如今的丁家庄村“两委”班子已是响当当的“主心骨”,各级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就是给他们带来实惠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 村民们不会忘记,在建设文明生态村各项工程施工的那些日子里,村党支部书记丁恩宇挨家挨户帮活计、做宣传;村委会主任丁志军日夜奋战,两个月瘦了足有10公斤;村委会委员安海永天天跑工地,穿坏了两双鞋;村委会委员丁国英见筹资困难,硬是把卖生猪、卖鸡蛋的钱拿到了村委会,却只字末提正在上大学的儿子来电话要钱的事。村民们不会忘记,在整个创建过程中,虹桥镇领导和驻村干部和他们一起谋划、一起劳动的身影。村民们更不会忘记,创建战役一打响,省环保局局长姬振海来了,唐山劳动日报社、唐山广播电视大学和玉田县人民检察院、玉田县卫生局的领导们都来了。作为驻村干部派出单位和帮扶单位的领导干部,他们进村召集座谈、入户嘘寒问暖,帮助谋划发展思路、热心提供创建援助。市纪委、市园林局、市环保局和玉田县环保局的领导在调研中路过该村时,也被全村村民参与创建的热火朝天的场面所吸引,停留下来在村庄文化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上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 每逢回忆起这些感人的场面,村里77岁的老党员王富珍就激动不已。她说:“村里能有今天,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带来的成果。这么多领着我们创、帮着我们建的党员干部就是村民心目中的‘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