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可以用来绿化道路?这一很多市民闻所未闻的事情在我市平阴县正真实地发生着。13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平阴孔村镇境内的105国道旁看到,我市通过外植高棵背景乔木、中植四季常绿植物、内植经济药用花卉的模式,实现年收益10余万元,成功探索出“以绿养绿”长效机制。对此,国家级样板路验收专家组验收105国道时对这一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这种模式在全国都有借鉴意义。
将中药材植入道路绿化一举多得年收益28万元完全实现“以绿养绿”
记者13日上午在济菏高速与105国道交叉口处看到,道路两侧绿化带由内到外依次栽植着紫叶李、法桐等高低不同的绿植,层次感立体感异常明显。乡风吹过,送来阵阵花香,沁人心脾。附近村民高兴地说,“这种方式不仅绿化了环境,更让村民有钱赚,可谓一举多得。”孔村镇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商业化运作方式,及高密度栽植、当年见效、长年受益的绿化原则,把南起镇驻地中心社区,北至济菏高速与105国道交叉口的2.5公里国道作为“试验田”,投资800万元,道路两侧各规划50米,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
30米绿化带最外层种植青桐、法桐、白蜡、黄金槐等高棵背景乔木;中间层种植雪松、侧柏、龙柏球、红叶石楠球、小叶女贞等四季常绿植物及樱花、紫叶李、百日红、榆叶梅等花冠植物;最里层及绿化带外20米,充分体现平阴全省中药材基地特色,密植麦冬草、五彩石竹、金银花、芍药、牡丹等经济型药用花卉,确保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相关人士跟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将特色品牌中药材植入绿化工程中可谓一举多得,实现“以绿养绿”。目前来看,绿化苗木栽植占地不到一半,而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一半多。药材收益5000元/亩,按4000元算,整块绿地年收益28万元。减掉常年管护费用5万元,租地10万元,浇水施肥3万元,每年纯收益10万元以上。
用市场化方式完善运营机制为公路沿线绿化权拍卖提供经验
“该绿化模式极大凸显了市场化运作的色彩,为今后公路沿线绿化权、经营权拍卖奠定了基础。”有关人士介绍,在施工单位选择上,他们采用了招投标方式。按照设计方案,对10家单位公开招投标,聘请县住建委、林业局、公路局等部门专家进行评标。确定施工单位后,镇政府与其正式签订了施工合同,并明确要求中标单位在施工中必须接受政府指导,一年内所有绿化苗木由施工方负责管护保活。另外,为了避免中标单位因利润小影响质量,政府部门与中标单位签订积分优惠制协议,积分多、信誉高的企业在今后工程承包中享有优先中标权,鼓励其薄利多干求效益。
高密度栽植投资大。为了减少政府投入,节约资金,镇政府积极与大型苗木基地商谈,因购置量大、恰逢淡季,价格非常优惠。据统计,仅主要苗木雪松一项就减少投资60万元。另外,通过高密度栽植,使105国道两侧绿化工程既当年见效,又储存了一笔财富,将来可自用也可销售,实现了苗木保值增值。由于密度大,5年后移植,隔一棵移一棵能增加一倍的绿化面积,使其成为苗木繁育基地。
先让沿线有地农民受益财政拿钱进行租赁、补偿
“如今农作物价格涨跌不一,很多人都乐意把地租出去稿绿化。不仅直接受益,还能通过种植中草药获利,非常划算。”附近南官庄村民老王高兴地说。
按照规划,该绿化工程需要占地370亩,除固定设施和原有绿化树木,实际需要占地230亩。对此,镇政府采取租赁、补偿等方式积极让群众受益。具体做法为:30米绿化带内的土地按照每亩800元租用,租期30年;30米绿化带外20米让群众统一规划种植中药材,科学规避栽植苗木遮阴矛盾。政府根据种植情况给予补偿,土地租金和补偿费用在政府财政及工程收益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