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经济报
先看鸡东县一组鲜活的数字:2004年财政收入21605万元,比上年增长60.3%;今年财政收入定格在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与03年相比整个翻了一番!
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跨越。县长邹景昕动情地讲述着这数字背后的故事,记者一下子感悟到了鸡东县委、县政府科学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谋发展的魄力,感悟到了他们辩证地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他们不是哲学家,但却创造了比哲学更哲学的现实……
资源与资本
鸡东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因位于鸡冠山以东而得名。其地貌特征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境内资源十分丰富,素有“聚宝盆”的美誉。鸡东的地下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34亿吨,煤炭储量和产量均居我省首位,也是原煤炭部确定的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此外还有金、铜、铁、铂、钯、镍、锌、铝、钴、石墨、莹石、水晶、石灰石、大理石、粘土等20余种矿藏,其中莹石、水晶、熔炼水晶、铂、钯的储量均占全省第一位。
丰富的资源使鸡东人民骄傲过,也使鸡东人民痛苦过。2002年,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加之传统产业附加值低,结构单一,使鸡东县县域经济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当年财政收入锐减到10536万元,比上年下降了30.2%。
怎么办?是哀叹不已,停滞不前,还是开拓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县委书记刘益强在中共鸡东县九届二次全委会议上有这样一段讲话: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业优势,更不等于资本优势。鸡东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创新工作,必须千方百计将资源变成资本。
好精辟的分析,好精辟的论断!
按着这一认识,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了“三年解困,振兴鸡东”的发展目标,确立了稳定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扩张的具体措施。
他们首先推进了煤矿整合。采取联合、联营、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逐步将全县148处煤矿整合为10——15个煤业公司,使煤炭产量稳步增加。同时,紧紧抓住国家能源短缺、煤炭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围绕规划建设煤化工业的目标,逐步形成煤化工、电气热、矿产资源精深加工、轻工医药、建材、粮食产品深加工等6大产业。此外,以现有支柱企业和骨干企业为基础,以新上大项目和新技术项目为重点,膨胀企业规模,加速产品深度开发,推动相关链式发展。
到2004年底,鸡东县拥有10户资产总额6.8亿元的民营企业,涌现出乐贤焦化有限公司、宝泰隆焦化有限公司、大东运选煤公司等一批盈利企业群体。工业企业上缴税金从2001年的5045万元上升到2004年的1.8亿元。记者在乐贤焦化有限公司和宝泰隆焦化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厂区里一片繁忙。3万吨碳化硅生产线传递着喜悦,10万吨焦油车间炉火正红,60万吨焦煤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县里整合资源的作法给企业带来机遇,今年上缴利税可突破1亿元大关,资源正在变为资本!”
招商与安商
招商引资是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政府的重点工作,然而有的地方政府未能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假招商,真骗商”;“招来女婿,气走儿子”;“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一些投资者伤心、寒心,两手空空而返。鸡东县也有过这样的教训。
“必须建立一整套高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政策和措施,让投资者和引资者实现共富双赢,县委书记刘益强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动情地说。县长邹景昕也跟记者说,招商和安商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招商是目的,安商是前提。没有爱商之心、安商之策,口号喊得再响也招不来大商,更谈不上富商。招商与安商必须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招商无小事,事事为己任”;“人人要招商,人人是环境”等口号,下大力气,真抓实干,讲究实效。
为此,县里成了招商引资办公室,制定了《鸡东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鸡东县招商引资领办服务制度》等规定,在市场准入、领办服务、税收征管等方面,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感情招商、亲情投入,使投资者在内心真正感激政府,树立了用经济成果回报鸡东人民的信心。每当有投资者到鸡东来考察,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都亲自陪同,亲自介绍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
亲商、安商使鸡东县招商成绩斐然。全县今年1-10月份已完成招商引资项目总额为1.42亿元,招商项目35个,其中超过亿元的项目1个超过千万元的项目1个。所有县属企业均是引资过来的,投资商来自鸡西、七台河、哈尔滨、北京……这些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主力军。
农业怎么办
鸡东虽然资源比较丰富,但总体上说还是个农业县。前几年,由于粮食价格偏低,卖粮困难,加上结构单一,品种单一,虽然年年增产,但农民并没增收。
鸡东的农业怎么办?如何既让农业增产,又让农民增收?
县委副书记王素告诉记者,增产与增收合起来并不矛盾,只要增产了就一定会增收。其实这仅仅是一般的认识规律。在现代农业大发展的今天,不注意开发效益农业,不注意研究农业市场动向,增产未必增收。县委、县政府近两年本着既要增产,又要增收的原则,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鸡东县已落实绿色食品监测面积60万亩。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与浙江杭州俞杭镇签订建立10万亩绿色水稻基地合同,其中有机水稻基地2000亩。积极发展经济作物,不断扩大万寿菊、烤烟、蔬菜、白瓜、西香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专业化村屯,实现绿色农产品规模化。
——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鸡东县依托永和万寿菊加工厂、牡丹江烟叶经销公司、磬禾米业集团、东海富强粮油公司、福顺祥油脂厂、绿源生粉制品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市场覆盖率。同时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该县今年上半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9万人,实现收入1.5亿元。
——坚持宜渔则渔、宜牧则牧的原则,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鸡东县拥有耕地124万亩,草原10万亩;南北山区林木繁茂,林地面积2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8%;还有大小河流9条,大中小型水库14座。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畜牧业发展大步快进。目前全县已经建立了百头以上牛场2个,5000头以上猪场3个,千头猪场9个,万只肉、蛋鸡场55个,各类养殖专业户1580户。全县牛、猪、羊、禽饲养量已分别达到8.82万头、23.82万头、9.72万只、263万羽,同比分别增长2.8%、1.9%、2.1%和2.5%。
——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引进选育优良品种,加速品种更新换代。鸡东县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促使农业科技特别是适用科技“进村入户”。
通过这些工作,农业增产了,农民也增收了——
这样一组数字也许最能说明问题:2004年鸡东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5.8亿元,同比增长8.6%;畜牧业产值实现4.9亿元,同比增长17.8%;粮食产量达3.4亿公斤,同比增长2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6元,比上年增长13.1%;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8万人,增加非农收入1.9亿元。
生产与生活
在黑龙江,由于经济不发达,年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并不多,超2亿元的更是凤毛鳞角。鸡东这几年由于思路明确,方法得当,生产连年攀高,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鸡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并未沾沾自喜,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在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谋求更大的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不久,一个吸收有关部门参加的城镇建设指挥部成立了,县政府领导同志亲自任总指挥。他们本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提高品位,方便生活的原则,对旧有的道路、交通、环境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造。县政府先后拨款3300万用于修路、按灯,疏通上下水更换垃圾箱,这是鸡东建筑史上投资最大、动作幅度最大的一年。
如今这座新改造过的县城,高楼林立,马路笔直宽广,花草铺地,满城芬芳。走在大街上,人流车辆井然有序,斑马线行车线清晰可见。公共汽车按站运行,彻底告别了“招手停”;70余个地埋式垃圾箱改变了居民乱扔乱倒的习惯。入夜,主要街道上几百盏路灯流光溢彩,大放光明;新改建的街心广场音乐回荡,人头攒动,大秧歌、集体舞与广场文艺表演体育竞技表演争相斗艳,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完全是一幅政通人和的全景式画卷!
县长邹景昕告诉记者,除完成县域主要街路的改建扩建外,先后还完成了北环路改造及绿化、鸡哈通乡公路改造、鸡密通乡公路鸡东至平阳段改造、城市路灯更新等一批重点工程。牌坊广场、东山公园、中盟金地嘉园标准住宅小区、生态园和鸡密南线公路改造等工程继续开工建设,红星小学教学楼、第二中学教学楼、鸡左路、中心街东出口改造等一批城镇重点建设工程相继竣工。先后完成了县城三水厂续建、自来水管网清洗、一、二供水厂清洗改造、部分排水管网清洗工作。此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
……
一唱雄鸡天下白。如今鸡东变了。它再不是瘦骨嶙峋的小鸡,再不是任人宰割的弱鸡。
变化,来源于他们的科学理念,来源于他们的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