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农产品暴涨暴跌,“蒜你贱”凸显小农经营之痛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11年06月29日   阅读:

人民网6月23日报道:6月17日,北京新发地市场大蒜批发价为每斤1.5元,而去年同期为每斤6.7元。在“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收购价为每斤1.3元,种植成本为每斤1.725元,蒜农每斤亏0.5元以上。金乡县县长要求大蒜收储和加工商敞开大门收购,但蒜老板们反应冷淡。
受2010年大蒜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今年大蒜生产面积增长25-30%,全国大蒜总产量预计比去年增加40%。按照上述数据,假设今年大蒜市场总需求和去年持平,如果大蒜(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为0.5(即如供给增加1%,价格下降2%),则供给增加40%,价格应下降80%。但这是以理想的购销模式推算出的结果,如果考虑到农民见价格下跌急于出售大蒜,导致市场短期内大蒜供给量比正常状态增1%,大蒜收储商持币观望,导致市场短期供给量比正常状态增加4%,加之大蒜运销商和零售商基本不储藏大蒜,导致市场短期供给量再比正常状态多1%,则大蒜供给短期增加量就要在40%的基础上再增加6%,大蒜价格短期内下降幅度可达92%。如此,绝大部分蒜农将血本无归。
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后,总有一批所谓的专家指责农民“不懂市场”,或说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流通不畅。笔者认为不然。因为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分散经营的农民只能依据近几年特别是上一年度的市场行情安排本年度的生产。从这个角度看,农产品因此总体过剩或短缺,恰是农民重视市场信息的结果。
日韩欧美的农民也会遇到农产品供过于求后的价格震荡,但他们并不慌张,因为其有两条“锦囊妙计”:第一,找组织,农协、农会等组织会统一部署将供应过剩部分挡在市场门外——或储藏、或加工、或任其烂掉,从而对价格进行干预;第二,找政府,由政府出钱把供过于求的部分收购、储备或倒入大海。
2011年大蒜产量过剩已成铁定事实,蒜老板们的态度成为决定蒜价跌幅的关键因素。但由于无人能够准确预测市场谷底究竟在何处,蒜老板们仍在持币观望。
眼下,能够打破市场僵局的还是政府。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收储、补贴蒜农、或向蒜农提供储备库等方式,帮助生产者渡过难关。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官方更为长远的眼光应放在组织或鼓励农民成立若干个合作社(类似日本农协的组织),从事大蒜的生产、收储、加工,甚至销售。生产者组织化程度高了,中间商自然会逐渐融入农民合作社或成为合作社的服务者。否则,从暴涨暴跌中获利的,永远只是蒜商。
我国农业早已进入“增产减收”阶段,这一阶段呼唤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市场主体的现代农业。否则,农民只能在永不停息的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价格循环出现的暴涨暴跌中被反复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