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大田种子 >> 内容阅读
多措并举抗大旱 临沂508万亩小麦喝“救命水”
来源:大众日报   2011年03月01日   阅读:

久旱的沂蒙大地迎来了天降甘霖,旱情得到极大缓解。加上此前不懈努力收获的成效,临沂抗旱工作已取得初步胜利!
去冬今春,农业大市临沂遭遇200年一遇的特大气象干旱,全市连续164天降雨量仅为8.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94%,农作物受旱严重,全市548万亩小麦,有508万亩受旱,受山泉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影响,全市一度有7.11万人、1.28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
旱情就是命令。在肆虐的旱灾面前,临沂市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抗旱部署要求,把抗旱保苗、保人畜吃水作为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全面发动,周密部署,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采取多种措施抗击旱魔;全国各地、军队也纷纷驰援沂蒙老区,打井找水,谱写了一曲生动的军民齐上阵、共同抗旱魃的壮歌。
截至2月26日,全市受旱的508万亩小麦中,有400万亩浇上了1—2遍越冬水,春节过后又有260.5万亩浇上了一遍返青水,其中约30%浇上了二遍水,昔时干渴的麦田里重又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要从抗旱夺丰收、保水为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抗旱的紧迫性,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早在2010年秋旱情刚发生时,市委书记、时任市长的张少军就对全市抗旱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市、县、乡、村四级抗旱保麦电视会议,及时启动了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将抗旱任务层层分解到人。
旱情发生后,市财政迅速筹集资金,先后下拨了3060万元的抗旱补助费,并及时足额下拨了中央、省级抗旱补助费。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投入抗旱资金共计2.6亿元,其中抗旱用电1896万度,用油4409吨。投入抗旱机电井1.36万眼、
机动抗旱设备4.587万台套,日投入抗旱劳力90.32万人。在全省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中,临沂市3年任务2年完成,为用时有水可调发挥了极大作用。据统计,全市共调配抗旱水量2.83亿立方米,使400多万亩麦田浇上了越冬水,其中120万亩浇灌了两遍越冬水,浇灌果园80万亩。同时水利部门指导群众因地制宜地采取“挖、截、引”等方法,联村、联户开挖地头井,河中挖河,井中打井,着力加强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目前已新打管井1022眼、大口井593眼。去冬今春以来,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建塘坝、水池、机井等水源工程2005处,新增蓄水能力936万立方米。
一方有旱,八方支援。沂蒙大地百年不遇的旱情,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在临沂抗旱攻坚的关键时刻,中央军委专门派出全军仅有的两支专业给水工程团——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和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火速赶赴沂蒙,支援打井抗旱,目前,两大军区给水团已分别在蒙阴县和沂南县打井出水。2010年底开始,全国小麦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等专家组成的农业部抗旱检查组,就来临沂市查看灾情,指导农民科学抗旱。今年2月15日,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又选择在临沂启动,目前,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队伍已在临沂定位99眼井,成井9眼。这些井将不仅在这次抗旱中发挥作用,还将长久地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