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大田种子 >> 内容阅读
佳木斯市敲定水稻“百亿斤千万亩”种植规划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1年01月27日   阅读:

水资源丰富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130多条中小河流,为佳木斯市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天然的“宝地”。“十二五”开局之年,该市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角度出发,确定了水稻“百亿斤、千万亩”种植发展规划。
随着粳稻消费和面积的迅猛增长,三江平原粳稻在全国粳稻生产供应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三江平原气候条件适宜粳稻生产,以产量高、米质优、商品量大,享誉全国。种植粳稻,已成为三江平原稻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佳木斯市水稻种植在多项政策的推动下发展迅猛,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近20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增长2.4倍。特别是2010年,该市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战略部署,积极鼓励农户扩大水稻生产,克服严重春涝的实际,种植面积一年猛增90.49万亩,全市水稻面积历史性突破400万亩,达到445.2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3.6%。水稻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3位。
该市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大棚育秧已完全取代小棚育秧,逐步走向工厂化育秧、自动化控制、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生产。到2010年,全市大马力农机台数达1862台、大型农机合作社86个。计划到2015年大马力农机台数增至2862台,大型农机合作社增至120个,水田整地、插秧、收获机械化程度达80%以上。
随着粳稻生产的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佳木斯行政区形成了鸿源米业、汤旺河米业、华康米业、北大荒米业等较大的稻米企业群体。2005年又引进了世界500强的益海集团落户佳木斯。目前,全区年加工能力已达到320万吨以上。在龙头企业的拉动下,寒地大米销售优势十分明显,已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网点,部分企业加工的优质米还打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
今年1月8日通过专家论证的《佳木斯市百亿斤、千万亩水稻发展规划》中显示:到2015年,争取全市水田面积由目前的447万亩达到100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以上,水稻单产在近几年产量最高基础上再提高10公斤,总产达到50亿公斤以上。
为了尽早兑现这个目标,佳木斯市将水稻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进行专项推进,对发展水稻生产的农户实行“六个优先”。即优先贷款、优先提供种子、优先提供农用物资、优先提供技术服务、优先签订收购合同、优先兑现良种补贴款。对新发展水稻农户和小棚改大棚农户实行大棚补贴。在用好省大棚补贴资金的同时,各县(市)区投入一定的补贴资金,用于支持大棚建设,力争全市消灭小棚,普及大中棚育秧,为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增加单产提供保障。把水田整地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科技入户项目、科技推广项目、绿色食品项目与发展水稻生产结合起来,资金捆绑使用,使项目资金作用放大,吸引农民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水稻生产,形成多元投入体系。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灌溉水源。利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丰富的过境水资源,重点建设九大灌区,包括列入三江平原灌区规划的同江市临江、三村,抚远县的乌苏镇,富锦市的引松补挠、幸福,桦川县的悦来、新河宫,汤原县的引汤,桦南县的向阳山等6个续建配套灌区。总投资40.02亿元,设计灌溉总面积407.03万亩。围绕松花江流域,建设悦来水利航电枢纽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预可研设计,工程总投资43亿元,其中灌区投资3.6亿元。工程建成后,对佳木斯市发展水稻生产十分有利,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7.95万亩。依托三江,进行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发展五小灌区,新增水田112万亩,投资1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