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山西持续干旱无雨,旱情不断发展,连续60天无有效降雨。截至2010年12月末,约有980万亩冬小麦出现严重干旱,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确保全省小麦安全越冬,山西金融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抗旱资金的投放力度。截至2010年12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放抗旱贷款1.59亿元,办理因旱贷款展期9950万元,约占全省小麦抗旱资金总需求的59.8%,为有效缓解辖区小麦旱情提供了有力资金保证。
山西省各级人民银行积极与地方农业、水利等部门沟通,及时掌握抗旱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储备和安排情况,配合财政资金投入,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开展“进村入户”活动,摸清农户抗旱资金需求,搭建抗旱贷款发放“绿色通道”,有效进行信贷投放。截至2010年12月末,金融机构共发放抗旱贷款17767万元,办理因旱贷款展期9950万元。如:霍州市农村信用社优先满足农民抗旱浇麦的资金需求,实现了小额贷款一次性办理,并对种粮大户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帮助农民购买柴油、地埋塑料水管等抗旱物资。侯马市人行国库部门通过积极协调,下拨财政资金100余万元,从汾河向浍河二库调水400万立方米,确保了10余个村3万余亩麦田冬浇。
各级人民银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业抗旱基础建设进行有效信贷投入,加强了对涉农信贷的政策支持,灵活运用再贷款、差别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各种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及时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和有效的正向激励。截至2010年12月末,山西省各地市人民银行共发放支农再贷款2.亿元,同比增加6550万元。
抗旱信贷资金重点包括以下方面:加大对与防汛抗旱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信贷投放;保障农村饮用水和安全工程的信贷供应;提高重点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综合防汛除涝工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如:晋城市辖区各信用社应对小麦旱情,发放173万元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发放141万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贷款,发放78万元保障农村用水和安全工程项目贷款。
各金融机构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信贷投入,创新设施农业信贷管理模式,开办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多项业务,完善信贷管理制度,简化审贷手续,加快审批,对已经签订合同的贷款尽快落实到位。如:晋城市金融机构对受灾严重的农户积极通过发放贷款、贷款展期和利率优惠等措施予以积极支持,共发放土地使用权流转抵押贷款712万元,林权抵押贷款492万元,为打好抗旱保麦攻坚战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全省保险公司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截至2010年12月末,全省农业参保面积为425.36万亩,占应保面积的23.5%,同比增加4.3%,其中冬小麦参保面积达到206.41万亩,占农业参保面积的48.4%。
截至2010年12月末,全省已灌溉小麦面积306.0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1.1%。其中运城、临汾两个全省最主要的小麦主产区分别完成灌溉小麦面积140.8万亩和87万亩,占辖区播种面积的30.5%和36.5%。通过信贷资金的支持,全省共支持农民购置抗旱设备13808台,其中:排水泵(机)5665台、抗旱农机具3482台,移动抽水机4661部。如:临汾市已开动各利水利设施6000余处(眼),浇灌麦田87万余亩。全省共支持农民购置抗旱保水剂156吨,对旱地喷打抗旱保水剂18.2万亩,采用耙耱碾压169万亩,中耕除草169万亩,缓解了辖区小麦的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