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大田种子 >> 内容阅读
北大荒米业打造全产业链稻米王国2010销售105亿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1年01月13日   阅读:

盘点2010年的销售业绩,北大荒米业集团105亿元的销售收入成为国内米业同行翘楚。去年12月,由省发改委、农委、粮食局公布的全省首批稻米加工园区名单中,北大荒米业集团三江、卫星、友谊制米公司赫然在列,90万吨的加工能力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园区的半壁江山。
北大荒米业集团创建于2001年,曾是拥有6家米厂、销售收入几千万元的区域性企业,到目前已拥有三江、友谊、迎春、卫星、二九○、八五九、前进7个30万吨稻米加工园区、28个稻米加工厂、14个销售分(子)公司、172个理事会成员企业,稻米加工产能达到700万吨,可提供8000万人口一年的优质大米消费。目前,北大荒米业3个全省首批稻米加工园区均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三位一体的认证体系,稻壳烘干、稻壳制碳、稻壳发电和稻壳灰等低碳产业项目,实现了稻谷100%精深加工,有效发挥产业优势。
为了建立全产业链上的稻米王国,北大荒米业集团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基地标准化优特水稻种植,加上米业的精深加工,以契约化对接和利益联接为纽带,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在“龙头+农场+农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北大荒米业运用“龙头+农业上市公司+农户”、“龙头+专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进行产业化运作,实行“五统一”的规范化模式管理:统一供种,统一品种布局,统一生资管理,统一栽培模式,统一作业标准,促进基地标准化向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保证原料的安全。
依托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一、八五四、友谊等16个分公司和江川、铁力、绥滨等19个农场,北大荒米业集团在稻米产业发展上创新收储模式,采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代收代加”的形式加快水稻的收储和加工,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农户增收、企业增储。2010年,北大荒米业集团在省内直接与农户签订水稻收购合同面积500多万亩,拉动农户增收10亿多元。
为实现“龙头建基地,高端提品质”的基地建设目标,北大荒米业集团着重提高基地专业化和高端化水平,建设标准化优特水稻基地50万亩。与部分基地农场、北大荒股份农业分公司签订32万亩垦稻12号调优栽培和富硒水稻定购合同,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05元收购。
北大荒米业集团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加工生产线、稻米质量检测设备,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通过大米食味值、蛋白质、直链淀粉等内容的测试,收购品质好的水稻作为大米加工原料。产品直供雀巢、旺旺等世界知名食品企业。
研发中心还围绕提高企业高端原料开展科研,为企业开发高端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去年,北大荒股份公司研发中心将第一积温带13叶以内的水稻高端米品种引入到二、三积温带,采用“一床、两棚、三模、三钵、一促”栽培模式种植,赢得有效积温110~150摄氏度,提高水稻产量150~200公斤,不仅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同时也推动了北大荒米业高端产品的开发和外延。
在垦区稻米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间,北大荒米业积极参与科技推广,与各基地农场和农业分公司共同完善和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浅湿节水灌溉、平衡测土配方施肥、叶龄跟踪诊断、生物肥料、水稻种子包衣和配套肥等技术,形成了一整套绿色、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体系。(下转第三版)
去年年初,北大荒米业集团根据行业新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设北大荒现代稻米产业实验区发展规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作为国家《保证粳米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工作方案》5家重点保障企业之一,北大荒米业集团响应国家号召,配合国家调控稻米市场,防止价格过度起伏,维护行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伤害。
立足结构调整,北大荒米业正努力形成大米、稻壳、米糠三大支柱产业,米粉、米糠油等深加工工艺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同时,通过与瑞士布勒、韩国希杰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国际产研联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出米糠蛋白技术,确保了旗下与外资合作的米糠油厂原料充足供应,新研制的发芽糙米、麦饭石米、金银米已经上市,使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通过前移销售市场,北大荒米业集团已在北京、广州等8个销售区建立了2万多个终端销售网络。去年,通过仓储设备改造、创新经营模式、引入渠道品牌合作等方式,产品进入到国内各大型连锁超市,大米产品在全国重点城市大型商场超市占有率接近10%。
谈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思路,北大荒米业集团董事长明友珍概括为:整合聚资源、带农促增收、延伸强产业,建立和完善稻米全产业链,打造中国稻米产业领军企业。